扬景委办〔2020〕86号
平山乡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景区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和《景区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
2020年10月26日
景区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19〕45号)精神,根据《江苏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苏发〔2020〕16号)要求,结合景区实际,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凝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
2.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内容,面向全社会、聚焦青少年,固本培元、凝心聚魂、守正创新、探索实践,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2022年,形成全面覆盖、全民参与,常做常新、常态长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格局。
——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得到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践行,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户为弘扬,全区人民在思想上实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奉献奋斗成为鲜明价值取向。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更加丰富。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使用工作不断加强,重大纪念日、重要节庆日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民俗文化活动常态开展,仪式礼仪、纪念活动等教育实践载体涵育爱国情感、培养集体观念、增强国家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
——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更加浓厚。新闻宣传聚焦爱国主义主题,网络空间充盈爱国主义精神,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彰显爱国底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英雄模范、崇尚先进典型蔚然成风,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日益成熟,全社会共同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爱国主义教育保障更加有力。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使爱国主义成为全区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立心固本行动
3.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健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基层党员冬训等多层级学习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切实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开展大众化、分众化理论宣讲,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动新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
4.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成果,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奋斗者、追梦人。
5.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组织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6.深入开展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宣传教育。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推动学习制度化。扎实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工程和传扬工程,协同研究红色文化,办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用好用活党史资源,打造党性教学、党史学习实景课堂。
7.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持续推进扬州文脉整理与研究、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深化礼义廉耻教育。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学传等活动,推动戏曲精品、非遗技艺、优秀书画作品、传统体育项目等进校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
8.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开展涉台宣传教育,加大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学习、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培养港澳台同胞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9.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领导干部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培训体系,推进校园国家安全文化、国防文化建设,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周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关心支持国防建设。
三、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铸魂育人行动
10.建立学校经常性爱国主义育人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之中,用好江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注重开发微课、微视频和在线课程,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文明校园,培育优良校风,运用党日团日、主题班队会、校史校训校歌等载体,培养爱国情感、增强爱国意识。
11.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循序渐进、有序衔接的思政课程体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组织师生走进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课进企业”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实施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有信仰、有爱国情怀的优秀教师队伍。
12.深化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青春告白祖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童”字系列美育活动、未成年人“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中小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之中,落实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
13.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全民覆盖。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落实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强化责任担当、勇于创新创造,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力量。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养“新动力”计划,面向社会公众人物、新社会阶层、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等群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团结引导,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爱国热情,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四、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建设行动
14.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使用水平。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陈列工程,突出鲜明导向,优化展陈内容,创新展陈方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化工程,加强网上展馆建设。完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机制、免费开放保障机制、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结合实际对免费开放财政补助进行重新核定。
15.做好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工作。深入实施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做好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依法依规加强建设管理维护,常态开展清明祭英烈、新婚夫妇献花等烈士褒扬纪念活动。整合军地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配套、作用明显的国防教育基地。
16.规范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礼仪。广泛宣传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基本知识,引导人们正确运用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的仪式礼仪。国庆期间,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各级文明单位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举行升国旗仪式,鼓励沿街商户、居民家庭在适当位置悬挂国旗。在公共场所播放爱国歌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抒发爱国情怀,唱响爱国爱党主旋律。
17.精心举办重大纪念活动。制定常态化开展仪式感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黄金周。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双拥共建等活动。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战胜利纪念日,周恩来诞辰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组织庄严隆重、纲维有序的纪念、祭扫、宣誓、公祭等仪式,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人们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凝聚奋进力量。
18.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涵育功能。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培育家国情怀。在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开展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庆祝活动。
19.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实施“文化+”“旅游+”战略,高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运河三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文博场馆、特色小镇、田园乡村、文创街园、考古遗址遗迹、非遗传承基地等,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旅游观光、审美鉴赏之中,引导人们投身美丽江苏和文化强省建设。加强对讲解员、导游员的管理培训,规范解说词、旅游项目。依托重大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生态环境工程、乡村振兴工程等,运用江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辉煌成就,建设展现新时代风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营造行动
20.构建爱国主义大众传媒传播体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完善景区融媒体中心报、刊、网、端、微、影和户外媒介联动机制,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融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音频视频、大屏小屏,共同讲好爱国故事,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制作刊播爱国主义优秀公益广告,生动形象做好宣传。
21.学习宣传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模范人物和具有爱国情怀的历史人物、地方先贤、知名人士,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做好先进模范人物的关心帮扶工作,落实相关待遇和礼遇,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22.扶持爱国主义文艺精品和出版物创作。实施爱国主义文艺精品创作计划,在文艺创作和评论评奖中树立鲜明的爱国主义导向,加大对爱国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支持力度,依托品牌活动,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劳动、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结合书香扬州建设,推荐爱国主义题材优秀出版物,广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开发推介爱国主义题材网络文学、动漫、游戏、微视频和有声读物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感染力。
23.加强网上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实施爱国主义主题网上传播工程,制作展示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创新传播载体手段,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持续开展爱国主义短视频创作比赛,积极推介到“最江苏”短视频平台进行展示宣传。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
24.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政策制度和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团体章程中,加强宪法、英雄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宣传教育。开展法律护航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尊重国歌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与标志,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设施,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等,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严惩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六、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
25.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工)委和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26.突出群众参与。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组织要发挥优势、履职尽责,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27.狠抓工作落实。各乡街、各部门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务实节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杜绝铺张浪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景区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19〕41号)精神,根据《江苏省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苏发〔2020〕16号)要求,深化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结合景区实际,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目标任务。聚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重点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探索实践,到2022年力争形成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相适应的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道德风尚高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得到高度认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全区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爱、敬、诚、善”成为景区人鲜明特质。
——公民道德实践更加自觉。道德典型持续涌现,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在社会上做好公民、在工作中做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成为人们普遍的自觉追求。“志愿景区”“书香景区”“诚信景区”建设成效明显,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18%以上,居民综合阅读率保持90%以上,践诺守信蔚然成风。
——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更为健康、绿色、环保,城乡公共场所文明有序,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社会氛围向上向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保持在90以上。
——道德制度保障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建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进一步彰显,失德失信等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明显。
二、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引导行动
3.坚持不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完善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专题调研、基层党员冬训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对标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广泛开展大众化、分众化宣讲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理论传播矩阵,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工作融入主题教育、文化活动、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成果,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持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入手,持续具象化、生活化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各类媒体媒介刊播联动机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主题公园、广场和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5.注重用文化陶冶道德情操。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持续推进扬州文脉整理与研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礼义廉耻教育。引导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文学力作,广泛开展经典作品诵读学传活动,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戏曲进校园进乡村。
6.实施红色文化传扬工程。用好用活党史资源,深化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谱系。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用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精神力量。
7.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丰富提升“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实施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百千万”工程,推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养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建设。
8.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全面贯彻《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深入实施《江苏省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行动计划》,持续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打造“书香飘万家”等活动品牌,推进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实施父母成长计划,开展社区家庭支持行动,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人们道德品行。
9.选树宣传先进模范群体。深化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持续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广泛宣传各行各业先进群体的事迹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完善关爱礼遇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制度,推进好人园、好人馆、好人广场建设,用好善行义举榜,激励褒扬凡人善举。
10.建好用好各类道德教育阵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乡(街道)、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全覆盖,按照“媒体+政务+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景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持续抓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和省、市、区平台联动建设。实施道德讲堂赋能工程,加强内容策划和形式创新,提升道德教育融合度、参与度和实效性。加强爱国主义、国防、党性、廉政、党史等教育基地建设,增强道德教化功能。依托文博场馆、科技科普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广泛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11.抓好重点群体道德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落实落地,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砥砺品质、涵养家风。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专项治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机制。开展社会公众人物“明德·尽责”教育实践,引导他们增强道德自律。适应城市化、老龄化进程,有针对性做好新市民、老年人的引导和服务工作。
三、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实践养成行动
12.着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活动。深化“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教育实践,动员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文明餐饮、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赛观演等系列活动,引导人们养成厉行节约、拒食野味、使用公勺公筷、安全出行、遵守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好习惯。开展绿色家庭、学校、社区等创建活动,建设节约型机关、无烟机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化全民阅读和书香城市建设。
13.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健全文明城市测评工作机制,推广“张家港经验”,全面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推广“马庄经验”,全区80%的村创成区级以上文明村。完善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健全预申报、结对共建等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拓展。完善文明家庭创建常态化机制,抓好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基础性创建,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全区30%的家庭创成乡(街道)级以上文明家庭。注重家校、社校共建,实现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全区90%的学校创成区级以上文明校园。
14.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进区级部门诚信信息归集更新。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红名单”嘉许、“黑名单”惩戒制度,探索个人信用积分运用机制。组织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推选诚信之星、诚信示范街区。推动各乡(街道)联合企事业单位举办邻里节,推广睦邻卡,引导人们诚实做人、守信做事。
15.常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健全志愿服务协调机制,深化“文明扬州”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实施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工程,建强枢纽型、专业型、骨干型志愿服务队伍。扎实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建设,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评选,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助力“志愿扬州”平台建设,提升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
16.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景区“文明实践我先行,新风理事进万家”活动,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制定婚俗、殡葬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指导各地出台移风易俗相关具体规定,征集推广移风易俗优秀案例,推动行政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有效整治封建迷信、子女不孝、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问题。
17.强化礼仪礼节道德教化功能。制定法定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纪念日常态化开展仪式教育的制度,规范祭扫革命先烈、重大纪念活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教育的仪礼流程。推动“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全面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完善“四仪”教育示范制度。挖掘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富有仪式感和教育意义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
四、实施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行动
18.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深化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推出传播科学理论、弘扬优秀文化、倡导美好生活的新媒体产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通报研判等机制,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有效引导,批驳违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现象,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19.丰富网络公益实践。运用“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互联网+志愿”模式,开展网络公益活动,打造网络公益品牌。搭建各类公益服务平台,培育壮大互联网公益力量。建立健全网络公益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监管,推动网络道德实践健康有序发展。
20.清朗网络道德环境。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开展“法治新时代清朗e空间”系列行动。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强化网上行为主体的自律意识,深化网民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参加“中国好网民·江苏榜样”评选。完善新技术新应用道德评估制度,推动网络社交平台、各类公众账号规范管理,维护网络道德秩序。
五、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融入社会治理行动
21.完善道德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相关政策制度,多方联动落实《扬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重点抓好宪法、民法典普法工作,深化“法润江苏”系列普法活动。定期发布道德领域典型司法案例,引导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2.鲜明公共政策价值导向。在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等经济社会政策中,建立完善解决就业、就学、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完善安全发展制度体系,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要求。探索建立公共政策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机制,促进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为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
23.注重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万村善治”工程。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等行为准则,制定生态文明公约,广泛开展遵规守约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加强科学伦理、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突发公共事件中自觉尊崇规则、严守公德。
24.加大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推动通讯信息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等失德失信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依法惩处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等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黄赌毒、非法宗教等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六.完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25.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工)委和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动,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部门单位的宣传部门、长效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组织统筹、督促检查职能,建立会商研究、正向激励等工作制度,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创新做法。
26.形成工作合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宣、政法、规建、社会事业、经发、财审、民政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关工委等组织,要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履职尽责,共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各类媒体要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节目栏目中,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的舆论环境。
27.强化理论研究。建立健全道德区情定期调查制度,建立相关数据库,科学动态评估景区道德风尚高地建设进展和成效。各部门单位党政办要围绕道德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定期推出研究成果。
28.狠抓工作落实。各乡(街道)、各部门单位要明确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完善政策法规,细化工作举措,加强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确保公民道德基本设施建设、基本服务供给和基本活动开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