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卫生健康局(中医药管理局),委属各医疗机构:
根据2021年全省全市卫生健康暨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制定了《2021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菏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菏泽市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3月31日
2021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持续推动省市中医药大会精神落实落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健康菏泽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示范区建设,扎实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
1.筹备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积极筹备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出台务实管用、具体化、项目化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工作意见。贯彻落实上级一揽子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全市中医药振兴发展。
2.科学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编制《菏泽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菏泽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3.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强化部门协同,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菏泽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山东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贡献力量。
4.积极开展国家中医治未病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加强菏泽市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建设,积极对接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修订完善我市中医治未病示范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5.推进《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实施。建立卫生健康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协作,从中医药规律、特点和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推动《条例》有效落实。
6.积极协调医保政策支持。加强部门沟通,协同推进《关于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实落地。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改革路径,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广“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管理工作。持续深化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鼓励探索门诊优势病种改革。
二、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7.强化中医医院规划建设。年底前,完成成武县政府办中医医院执业登记工作。支持菏泽市中医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动全市政府办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制定《菏泽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实施。
8.强化中医医院管理。加强党对中医医院的领导,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中医医院运营、质量安全等关键数据及中医药特色指标进行监控,以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为抓手,实施中医医院等级动态调整。扎实做好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管理。
9.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积极实施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认真推广不少于30项中医适宜技术,每个县区培训不少于200人(市开发区、高新区不少于50人)。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建设,30%以上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支持曹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中医医院晋升三级中医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推进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年内,创建市级精品国医堂不少于20个,特色村卫生室(站)不少于120个。
三、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
10.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全面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持续抓好中医医院院感防控。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特别是发热门诊建设,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
1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加强市县级8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建设项目。做好“十三五”省级重点专科终期评估,积极争取新一轮省级重点专科创建。加强第七批10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管理与指导工作。指导郓城县中医医院开展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五个全科化”工程项目,鼓励其它有条件的县区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全科化”推广应用。
12.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加强市县两级中医医院急救及重症能力培训,提升传染病防控、急危重症诊疗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
13.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围绕重大疑难疾病及常见病,建立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协作机制,继续实施好山东省中西医结合专病防治项目。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西医协同机制。推进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建立中医参与会诊制度,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4.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培育道地药材。积极参与制定《山东省道地药材目录》。力争培养1-2种“齐鲁道地药材”品牌。发挥我市中医药资源优势,扶持做强一批中医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培育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纳入省医养健康产业集群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发展我市优势中药品种,全面纳入“齐鲁中药”品牌。积极对接省级中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15.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参与制定省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地方标准。积极培育具有菏泽特色的养生品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
16.全力推动“中医药+”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新业态,推动中医药与保健、养老、食品、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创建1个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培育1-2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并纳入“齐鲁康养旅游”品牌。推动中药农药、中兽药发展。
五、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17.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对接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筑峰计划,年内培养1-2名学科带头人。积极发挥菏泽市中医医院“三经传承”基地作用,大力实施“三经传承”战略,每年为基层培训中医药人才不少于200人。积极培养省市级名老中医、名中医药专家、基层名中医。做好省市36个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积极推进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中医骨干人才和临床技能型中医师。全面落实中医医院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支持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来菏柔性合作,畅通院士、国医大师来菏渠道。
18.发挥院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发挥院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支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和菏泽家政学院设立中医药教学科研机构,开展中医药教育。打造1所中医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着力培养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加快中药种植业、中药炮制等技能人才培养。
19.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涵建设。积极推荐我市专家成为省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并充分发挥专家对住培工作的专业化指导作用,加强菏泽市中医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质化和标准化水平,督促基地建设上水平、上层次,全面提升我市中医住院医师规培质量。
20.促进齐鲁医派传承发展。积极推荐全省第三批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遴选工作,年内培育1个传承工作室、1-2项特色技术,将我市中医药学术全面纳入齐鲁医派学术整理,厘清传承脉络,完善学术思想,提炼诊疗技术,挖掘文化特色,为推动齐鲁医派传承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1.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工作。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按照程序,组织好县市级报名的初审工作。适时启动全市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工作。
六、推进中医药科研攻关
22.建强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深入推进鲁西南药物研究院、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离岸科研中心、菏泽市生命科学研究院、菏泽市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支持菏泽高新区了未元大健康孵化产业化共享平台建设,着力聚焦中药创新药研发和中药改良型新药研发。
23.充分激发中医药创新活力。支持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中药生产企业开展新型中药饮片试点研究。推进步长制药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葆年堂(菏泽)中药高端饮片国家级实验室等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活动,鼓励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本土中药产品深层次研发。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参与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中药院内制剂开发,参与经典名方“标准煎液”研究,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医药防治疾病和疑难杂症水平。
七、推进中医药文化保护宣传
24.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挖掘我市中医药文化精髓,形成一批文化研究成果。积极推进“伊尹故里,汤液鼻祖”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整理一批具有菏泽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传说和名家故事。
25.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支持单县中医医院升级创建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推广中心。遴选建设1-2家融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支持有条件的国医堂、中医馆等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26.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继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医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方法,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
27.深入开展《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学习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多渠道传播普及条例知识。制作发放条例学习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学法、普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