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田集街道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
根据省、市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为切实抓好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保障小麦生产安全,现将《潘集区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1.潘集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组成员名单
2.潘集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任务分解表
2022年3月25日
潘集区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确保打赢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实现小麦生产提质控害,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针对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推行全程绿色防控和防治质量监管,做到责任落实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服务监管到位,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2022年全区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80万亩次,小麦赤霉病病粒率不超过3%。
二、工作安排
(一)3月中下旬,印发《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组。
(二)4月上旬,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防控工作,科技特派员下沉乡村,开展防控技术指导。加强小麦赤霉病发生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病虫情报,开展宣传培训。
(三)4月中旬,开展小麦赤霉病第一遍防治,强化防控技术宣传指导,适时开展第二遍防治。
(四)4月下旬,全面开展小麦赤霉病第二遍防治工作,适时开展第三遍防治,同时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五)5月上旬,开展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同时组织开展市场检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
(六)5月中下旬,开展小麦赤霉病病情和防治效果调查,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总结,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成效评价工作。
三、技术措施
强化化学防治,全面推行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提质控害增产技术。一是选好时机。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二是选好药剂。赤霉病防治药剂须具有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等特性。选择药剂要综合考虑对赤霉病的病害防效好和控毒效果强,以及对锈病和白粉病有兼治效果的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等。同时,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三是选好药械。推广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落实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和植保无人飞机登记备案管理,切实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加飞防助剂,进行扫边防治。四是选好平台。全面应用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管理平台,对赤霉病无人机防控作业进行第三方监管,提高防治作业质量。全面推进“一拌一除一喷”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高标准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要突出重点措施、重点区域,加强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小麦制种基地的赤霉病防治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小麦赤霉病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全面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安排部署,实化防控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印发防治工作通知,明确防控目标任务。各乡镇(街道)要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细化防控工作措施。落实党政同责,整村推进统防统治,建立统防统治示范村,实现赤霉病防治全覆盖。
(三)监测预警到位。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工作。密切跟踪关键时期气象条件变化,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和防治技术意见。在防治关键时期,结合气象部门的分时分区精准预报,精准指导赤霉病防治,提高防控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避免盲目用药和乱用药。
(四)资金保障到位。整合中央、省、市、区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及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等经费,突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切实加大赤霉病防控工作力度。提前组织、规范采购赤霉病防治服务和药械等物资,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好下拨的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鼓励统筹购买赤霉病防治服务或补贴作业,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五)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短信、明白纸、QQ和微信群以及召开现场会、开展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时段宣传普及防治技术知识,营造赤霉病防控的良好舆论氛围。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农技人员和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广播会、张贴病虫情报、散发明白纸等方式,第一时间把防治技术传递到各种防治组织、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手里。
(六)服务监管到位。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形成工作组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网格化开展赤霉病防控督导与服务。试验示范并培训推广赤霉病防控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加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备案管理,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第三方实时监管调度。做好药剂评价和防效评估工作,加强农药市场保供调度和质量监管,确保农药质量,稳定市场供应。
附件1
潘集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组
成员名单
组 长:汪全胜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许令凯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杨中保 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代冠礼 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李家起 区种子管理站站长
鲍 翀 区植保站站长
李德福 贺疃农技站站长
戴厚英 高皇农技站站长
技术指导组负责防控技术方案的制定及技术培训指导。
附件2
潘集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任务分解表
乡镇 (街道) |
包保责任人 |
技术负责人 |
技术指导 |
潘集 |
汪全胜 |
孙雪峰 |
朱开山 潘利艳 |
贺疃 |
杨中保 |
李德福 徐 英 |
|
芦集 |
鲍 翀 |
许瑞孔 金 岭 |
|
泥河 |
许令凯 |
李鹤宇 |
李中平 周同娥 |
夹沟 |
李玉好 |
姜贵凤 陈沛信 |
|
高皇 |
胡万红 |
戴厚英 |
|
古沟 |
代冠礼 |
王世宇 朱付民 |
|
田集 |
董正立 |
丁梦真 |
蒋海燕 吴再祥 |
架河 |
李家起 |
王 强 许令刚 |
|
祁集 |
杨文霞 |
聂敬生 |
|
平圩 |
陶荣娥 |
汪家多 李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