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规划提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十三五”参保率也在95%以上,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答:虽然两个五年参保率要求都是95%以上,但是“十四五”时期的质量更高。一是参保政策更加完善。推动更多职工和城乡居民能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健全包括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方式,稳步做实全民参保计划,巩固提高参保覆盖率。二是参保服务更优。通过医保与税务、商业银行等单位开展“线上+线下”合作,丰富参保缴费便民渠道,群众办理参保更加便利。三是参保管理更智慧。通过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全国参保信息互联互通,重复参保、漏保、断保将进一步减少。完善覆盖全民的参保数据库,实现参保信息实时动态查询。建立健全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税务、教育、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强部门数据对比。四是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更加顺畅。适应人口流动和就业转换需要,畅通跨统筹地区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渠道,推进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
二、“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如何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
答: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内在要求。在待遇方面,一是巩固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基本统一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规范医保支付政策确定办法。二是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确定基本保障内涵,厘清待遇支付边界,明确政策调整权限,规范政策制定流程。三是坚持适度保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稳定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稳步提高门诊待遇,做好门诊和住院待遇的统筹衔接。同时通过集中带量采购、目录谈判,逐步降低常用药、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减轻群众负担。四是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实施分层分类救助。规范救助费用范围,合理确定救助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在筹资方面,一是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在全面做实市地级统筹的基础上,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基金调剂平衡、完善分级管理、强化预算考核、提升管理服务的方向,推动省级统筹,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公平和可持续运行。二是完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优化职工医保基金结构,提高统筹基金所占比重。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政策,研究建立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机制,优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结构。
三、如何实现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答:一是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二是优化调整脱贫人口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分类调整医疗保障综合帮扶政策,坚决治理过度保障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衔接,待遇平稳过渡,制度可持续。三是综合施策降低农村低收入人口看病就医成本,引导合理诊疗,促进有序就医,整体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水平。
四、“十四五”期间如何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
答:一是建立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做好各类困难群众身份信息共享,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二是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依申请落实综合保障政策。三是规范就医服务管理。引导合理诊疗,促进有序就医,严控不合理医疗费用。四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健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促进慈善医疗救助发展,规范发展医疗互助,稳步提高重大疾病患者保障水平,合力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