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0 年江干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今后区委、区政府及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下达的其他新任务另行部署和通知。
附件:《2020 年江干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杭州市江干区卫生健康局
2020年6月4日
附件:
2020 年江干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0 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两手抓,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四化”建设,常态落实爱国卫生和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为江干高水平全面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加快打造世界名城首善之区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紧抓机遇,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再完善
1.常态推进疫情防控。疫情防控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警报尚未解除,抗疫不容有失,面对疫情防控的下半场,各单位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不可有丝毫松懈。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策略,管好“门内人”,服务“门外人”。加强区综合服务检测点管理,指导街道和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人员排查,确保应管尽管、应检尽检,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
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在全面摸底、总结分析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坚持既不浪费又能有效应对的目标,探索建立符合江干实际的“类粮库”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物资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储备策略,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最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3.加快硬件能力提升。启动区疾控中心提升项目,重点改(扩)建实验室、洗消场所、防护物资仓库和应急值守场所,提高检验检测和生物安全水平及应急作战能力。启动九堡、彭埠、丁兰和笕桥新中心项目,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将公共卫生应急元素融入“未来健康屋”,新增体温监测、数据驾驶舱、异常健康指标提示等功能。将健康网格融入基层综治平台,实现健康信息与公共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水平。
4.强化应急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上级改革精神,整合卫生健康领域执法职责,在原区卫生监督所的基础上,组建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根据机构编制标准,逐步核增区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按照医共体牵头单位等级对应标准增加基层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动态增加绩效工资总额。系统化推进“专+全”的公卫医生和“全+专”的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加快打造“类民兵”应急队伍,提升全区整体卫生应急能力。
二、凝聚合力,实现健康江干建设受众再扩大
5.健全政策体系。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江干区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江干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方案》和《江干区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完善健康江干考核制度,不断提升“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
6.开展健康项目。推出健康江干电子地图,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绿道建设、机关干部心理促进、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健康企业创建,举办钱塘“弄潮”杯赛事,推进一体化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等,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7.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五进”、“健康江干·万步有约”科学健走激励赛、市民健康知识大奖赛、健康家庭大奖赛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掌握预防疾病、科学就医、身心健康自我评估、应急自救互救、残疾预防等健康知识与技能,提升健康江干建设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三、理念引领,实现卫生健康改革能级再跃升
8.“最多跑一次”促效率。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和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保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6 项指标100%。积极推进夜间急诊、互联网护理、病房智慧结算等便民举措,促进电子社保卡或电子健康卡“两卡融合”和健康码的场景应用。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电子病历信息有效共享。
9.共建共享促均衡。巩固在疫情防控中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建立起来的良好亲情关系,坚持体制内外协同、开放融合发展,围绕全域联动,探索“共享员工”“共享医疗”“共享服务”,让优质、均衡的“江医生”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围绕城市版医共体建设,重点打造区域互联网“第九中心”。围绕“三服务”活动,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强政企合作,助力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需求导向,实现基层健康管理服务再提升
10.实施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全年新增 3 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新增托位 90 个,开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教育培训 8 场;完成重点人群流感疫苗自愿免费接种 9000 人、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1000 人;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提升 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4 个服务站,在全区重点公共场所建设50 个未来健康屋;在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江干区人民医院新建安宁疗护病床 30 张。
11.健全老龄工作体系。理顺老龄工作组织架构,召开老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牵头推进老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发展。持续促进文化养老发展,鼓励街道引进社会组织承接老年培训项目,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
12.规范婴幼儿照护服务。认真落实《江干区关于促进和规范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联合区教育局完成托幼一体化管理服务试点,全区 8 个街道至少各新建 1 家托育机构。
13.做实医养结合。实施浙江省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试点项目。积极联动民政、残联、街道及社会组织,依托医养护管理中心、“江医生”健康服务和时间银行平台,实现机构医养、老年健康、康复护理、失能照护和安宁疗护“五大场景”,打通医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
14.做优签约服务。对照“优质服务基层行”考核指标,不断丰富签约服务内容和形式,优先发展居民需求量大、获得感强的服务项目。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健康服务,强化医防融合,当好签约居民的健康管家。2020 年新增 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推荐标准,完成全年 25.39 万人的签约目标数。
五、重点把控,实现区域行业安全底线再巩固
15.打击非法行医。不断健全社会办医监管机制,在实践中调整策略,在互联网+监管上取得突破。结合双随机和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加大社会办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和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建立重点风险机构名单库,对违法情节严重、造成负面影响的机构主要负责人启动行政执法约谈,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第一责任人意识。
16.严防肇事肇祸。持续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控工作,加强与各街道及部门协调,滚动排查,切实提高报告患病率。加强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提高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及面访率,预防肇事肇祸案件发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内涵建设,向有需求的居民和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