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
扎根浦东的奋斗者代表陈凯先院士发言
讲述他与浦东的故事
在浦东的梦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陈凯先
陈凯先在发言里,回顾了张江30年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过程。“我们当时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从浦西搬迁到浦东张江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周围也没有什么研究机构,等于我们在孤军奋战。”
陈凯先说,2003年浦东新址建成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已经成为在全国创新药物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之一,同时还带动了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如今的张江,已经集聚了一千多家生物医药的创新企业和比较完备的药物研发创新技术平台体系,同时还诞生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抗癌药物呋喹替尼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新药。
“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科技创新寄予了厚望,也指引我们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面向未来,张江的生物医药基地还要如何再提升?陈凯先说,下一步,张江要在关键技术领域继续攻关,不光要有新的化学结构药物,还要在药物作用新的靶点、新的作用机制上能够有创新,这些是引领发展最重要的关键。“所以我们下一段要在这个方面花更大的努力,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期望。”


陈凯先:见证张江药谷成长
国家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这一靓眼成绩单的取得,映射出浦东的发展、创新的速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陈凯先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在担任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期间,陈凯先深刻认识到:“药物所作为我国新药研究的国家队,对提高我国药物研究的创新能力负有重大责任。”
2003年,陈凯先带领上海药物研究所从浦西的岳阳路整体搬迁到浦东张江,成为第一家整建制搬迁至张江的生物医药研究机构。从此,陈凯先便扎根在了张江“药谷”,推动了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和张江“药谷”的发展。

当时,张江“药谷”还是在一片农田上刚刚发芽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而上海药物所的落户,对张江吸引更多的机构落户起到了非常大的示范效应。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药物代谢研究中心、中药创新中心、南方基因组研究中心、模式动物中心等先后落户张江,一个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的技术链,国家新药研究创新框架,逐步建立起来。

中科院和上海市的整体合作也在不断推进,合作建立了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高等研究院等机构,建成了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等大科学装置。上海中医药大学也搬到张江,共同组成“张江药谷”的一部分,形成了张江目前的布局和发展态势。
如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已经在张江走过十多个年头,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药物设计和发展的研究中心,融入了国家和上海创新发展的大潮,科研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引进和国内外合作也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助力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正在张江这片土地上,不断地焕发光彩。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