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辉瑞中国副总裁、首席医学官曹峻洋博士:加快新药引进,强化本土合作

收藏
关键词: 合作
资讯来源:医学界智库
发布时间: 2021-06-23

2021年是辉瑞新征程的开始,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键十年的开局之年,为实现到2030年将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提升15%的目标,需要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下,通过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等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实现“科学致胜,共克癌症”,这是摆在我们这代医药人面前的共同使命。

 



近几年,PD-1/PD- L1无疑是新药研发领域最热的赛道,中国更是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全球一半以上的PD-1/PD- L1单抗由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


在辉瑞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曹峻洋博士看来,PD-1/PD- L1赛道虽然存在一定的过热成分,尤其是蜂拥入该赛道的各路资本。但作为肿瘤治疗划时代意义的免疫疗法,以PD-1/PD- L1为代表的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各大药企都希望能有所突破和发挥作用的领域。


辉瑞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曹峻洋博士


“如果说赛道拥挤,那更多的是在起始端,但这么长的赛道,后半部分还没有跑开,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曹峻洋说道,PD-1/PD- L1作为一个大系列,在临床指南、共识,尤其是在相对落后地区的医疗实践中,被认可和采纳的程度如何,患者和医生是否还像这类药物刚出来的时候那样看待它们,哪些是最适合用药的人群,都需要认真考察了解。


“PD-1/PD- L1药物对于患者而言是刚需,只是有待我们做好做细的工作还有很多。”他补充道,希望整个行业及社会各界对PD-1/PD- L1以及整个肿瘤免疫治疗的关注点能适当地从前端的注册、申报往后移些,让后端赛道也多一点热度,如此最终获益的会是广大群众。



“1+1>2”


作为肿瘤领域划时代的突破,免疫治疗不同于传统放化疗或靶向治疗通过外界药物杀伤癌细胞的模式。而是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路,通过调动机体自身免疫机制的恢复,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来治疗癌症,该领域也是辉瑞所重点关注和加磅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如此宏大目标的设定,体现了国家对于肿瘤防治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是一道高难度系数题。


对于辉瑞来说,挑战同样巨大。是否有足够多的肿瘤新药或更有价值的新药带给中国患者,药物的可及性如何?作为一家制药企业,将新药研发生产出来,上市注册提供给患者,这是首要任务,亦是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惠及中国患者,辉瑞为2022年设定了一个目标——中国参加80%以上的全球早期及关键三期临床试验,其中至少80%的参与项目将做到国内外同期申报。到2025年,辉瑞计划将24个新的产品、新适应症和新的剂型引入中国,更好地满足中国患者的需要。


这是辉瑞从新药引入角度做的尝试和创新。辉瑞积极融入“双循环”的中国经济发展框架中,开创了 “双引擎驱动的中国业务发展模式——引进来,走出去”,以辉瑞自身为支点,融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助力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在此理念的支撑下,辉瑞在加快自研肿瘤新药或产品管线药物进入中国的同时,与多家中国本土或跨国药企进行了合作。通过辉瑞在中国制药领域领先的商业化优势,结合其他制药企业已经开发出的药物,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临床。


去年9月,辉瑞与基石药业达成战略合作。辉瑞以2亿美元的价格持有基石药业9.9%的股份,同时获得基石药业PD-L1产品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基石药业将获得最高2.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额外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此项合作为基石药业进一步开发舒格利单抗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双方未来也将在大中华地区开发和商业化更多处于后期研发阶段的创新肿瘤产品。


“我们以辉瑞的商业化能力、基石药业的前期研发能力,更好地去服务患者。”曹峻洋认为,这样的强强联合布局,带来的结果是“1+1>2”,快速补充中国的产品线,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在新的维度创造更多的机会。


诊疗规范化与创新


“在努力带来更多、更好的新药的同时,诊疗的规范化和均质化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等级、不同区域医院的肿瘤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这种不均衡是目前国内肿瘤诊疗面对的又一大挑战。


辉瑞响应国家号召,助力推进规范化肿瘤诊疗体系的建立,逐步推动实现优质肿瘤创新药物和诊疗模式的均质化,推动不同层级、地域医疗机构肿瘤规范化诊疗,2019年,辉瑞支持和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开展了首个乳腺癌单病种质控项目,今年肺癌领域的单病种质控项目也将逐步开启。


曹峻洋认为除了高屋建瓴的体系搭建外,企业也可以从其他几个维度助力肿瘤诊疗规范化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知识的传播和下沉,搭建肿瘤学术沟通平台,推动前沿学术共享,深挖学术价值,助力多学科协作技术与质量、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评价、区域间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管理,推动实现临床治疗方案的不断精准优化,为中国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升临床肿瘤的治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延长生命,提升生命质量。


与此同时,诊疗流程科学论证与评估亦是关键所在,这样才能让医生、患者信任,并最终受益。


“用科学手段验证药物是我们的老本行,也是我们始终关注的方向。”


为此,辉瑞设立了专项基金去支持这方面的研究,用科学手段去验证一个诊疗体系或诊疗规范的有效性和价值。


在这方面,辉瑞积极开展跨企业间的合作,比如在一些省份和地区,与知名诊断企业合作,从临床和诊断的不同角度,共同推进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与后续精准治疗,让药物发挥更佳的作用,更好地实现诊疗规范化。


早在2013年,辉瑞在中国上市针对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之际,已经开始积极部署精准靶向治疗,推动NSCLC基因检测。将两种不同的驱动基因EGFR和ALK予以区分,并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此举显著延长了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这一举措推动国内模式化治疗方案转向通过生物标记物决策治疗模式,肺癌治疗真正迈入了精准治疗大门,在此推动下,我国的肺癌治疗逐步迈向了基于基因分型治疗的新时代,为患者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对于肿瘤的诊疗,辉瑞在不断地寻求更多的创新与突破,无论是药物还是诊疗体系,或是新技术、新模式,都是辉瑞积极探索的方向。辉瑞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医疗企业及商业保险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和企业一起,合作探索如何能更好地推进诊疗规范化,让好的药品惠及更广大的患者。


辉瑞希望基于科学手段,通过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以辉瑞 “科学致胜,共克癌症”的理念为激励,向实现2030年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提升15%的宏伟目标不断奋进。



初心相合


从临床医生到跨国药企高管,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大的转变,而之于曹峻洋却更像是一个平和的延伸。


“刚加入制药行业的时候,我就是名普通的一线医学事务人员,一点点走到现在,我始终记得并提醒自己,到如今已深刻在脑海中的理念是:我就是个大夫。”


“我就是个大夫”,这是曹峻洋这么多年来,所有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虽然离开临床,但以患者为出发点的理念却是植根于他的心中最大的坚持。


“如今回想毕业时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仍是依稀在目。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我多次在面对抉择或迷茫时,能始终看清前行的方向。”


如今身为辉瑞高管的曹峻洋更多的是要结合企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不变的是,他始终会是从一位大夫的角度去看待研发、商业化等诸多问题,初心所在,从未改变。


而以患者为中心,以真实的诊疗实践为中心,恰是辉瑞一直秉持的企业价值所在。


“在互联网传播渠道发达的今天,我们希望平台能向受众传递有价值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不能是我们去规范和定义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临床诊疗一线,来自于患者最需要的东西。”


所以,曹峻洋无疑是幸运的,当个人理想和企业理念完美契合时,这是最大的幸福。


“辉瑞的企业环境是很难去复制的,这里会给你更多的成长机会,有与你有着相似梦想的一群人,最重要的是有让你初心不变的施展空间。”


至今,加入辉瑞仍是曹峻洋认为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次抉择,在这里他带领团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充分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为中国患者带来最优化的诊疗解决方案。


曹峻洋领导的医学部在新药研发和诊疗规范化的推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临床证据,无论是药物安全性的证实,还是该治疗手段、模式优劣的评估,都是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的,临床证据的完善是医学部的核心工作。而如何将从临床证据中获取的数据转化成知识并更好地传播开则是另一个关键点,通过与医生、科研机构以及学会(协会)的合作,更好地实现诊疗规范化,最大程度地帮助到患者,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


“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是辉瑞始终坚持的目标,也是曹峻洋觉得最值得骄傲的一点:


“我们所讲的‘突破创新’不仅是新的药品、服务和业务模式,也可能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一些新东西,但前提是这个创新和突破能够改变患者的生活,而不单单是治疗患者的疾病。”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蔡鎏
校对:臧恒佳
责编:郑华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