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际,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1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纲要》”),为我国未来15年的发展画上宏伟蓝图。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首先,《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来说,今年2月初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对医疗装备未来创新方向进行具体规划。规划提出:

从政策规划来看,我国正抓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机遇期,着力从“医械制造”向“自主研发”和“医械创造”局面转变。到2035年将在一批核心医疗器械元器件层面取得突破,摆脱高端医疗器械“卡脖子”的困境。
其次,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传染性疾病防治能力建设也成为重要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事实上,早在2020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就已下发456.6亿元中央预算投资,着力加强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尤其是疫情防控能力建设。面对国内疫情基本消除、国外疫情大流行的现状,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体温体征监护设备等仍将是未来长期发展的重点领域。
再次,《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在医疗器械领域,产业数字化的变革更加深入。
相信随着大数据产业化的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将更大范围地实现全周期数字化发展,优质性、协调性将进一步增强。
来源:众成医械 叶雨声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