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第四款溶瘤病毒产品获批

收藏
关键词: 病毒获批
资讯来源:医谷
发布时间: 2021-06-16

▲点击上方的蓝色“医谷”关注我们

“置顶公众号”获取最有价值行业趋势信息


医谷微信号:yigoonet


近日,第一三共株式会社(Daiichi Sankyo Company Limited)宣布,其溶瘤病毒产品Delytact (teserpaturev/G47∆) 已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 (MHLW) 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这使得Delytact成为全球获批的第四款溶瘤病毒产品,也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溶瘤病毒产品。

溶瘤病毒(OV)是一类通过对天然存在的致病力较弱的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从而能够有效感染并消灭肿瘤细胞的病毒。溶瘤病毒能选择性在肿瘤细胞中大量复制引发肿瘤细胞裂解死亡,同时还能释放肿瘤特异性免疫激活蛋白,激发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溶瘤病毒在临床上的探索始于19世纪末,经过一、二代的改良后,目前的研发已进入第三阶段,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让溶瘤病毒携带各种外源性基因以增强其疗效。

此次获批的Delytact是由第一三共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基于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第三代溶瘤病毒,在第二代HSV-1的G207基因组中引入额外的缺失突变,加强其在肿瘤细胞中选择复制以及抗肿瘤效果,同时保持了高安全性。

Delytact是目前进行临床评估的第一个三代溶瘤HSV-1,其首次临床试验评估于2014年完成,2016年2月获得突破性指定疗法称号,2017年获得孤儿药称号。此次的获批主要基于一项针对复发性胶质细胞瘤的单臂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Delytact 达到了一年生存率92.3%的主要终点,且与G207相比,Delytact表现出更强复制力和更高的抗肿瘤活性。

基于以上,Delytact在日本获得有条件和有时限的批准,不过该适应症的后续批准可能取决于上市后比较临床研究的临床效益和安全性的验证和描述。此外,Delytact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结肠直肠癌等实体瘤模型中也显示出效果,后续可能扩大适应范围。

目前全球共有4款溶瘤病毒产品上市,分别为Rigvir、安柯瑞、Imlygic以及Delytact。

Rigvir是由Latima研发的经遗传修饰的ECHO-7肠道病毒,于2004年在拉脱维亚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目前已在波兰和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获批。2019年11月,贵州生诺医药与Latima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获得Rigvir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权益。

安柯瑞是由上海三维生物公司研发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于2005年在国内获批,用于对常规放疗或放疗加化疗治疗无效,并以5-FU、顺铂化疗方案进行姑息治疗的晚期鼻咽癌患者。

Imlygic是由安进开发的经基因修饰的HSV-1,于2015年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也是首款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溶瘤病毒疗法,Imlygic的定价为6.5万美元。

除了已经上市的几款溶瘤病毒产品外,全球还有众多溶瘤病毒产品处于研发中。国外,BMS、强生、艾伯维、强生、武田、默沙东等多家大型医药企业都已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进入这一领域。国内,生诺医药、天士力、阿诺医药等多家公司均引进了不同种类的溶瘤病毒产品,而三维生物、天达康基因、达博生物、康弘生物、亦诺微医药、滨会生物、中生复诺健生物、乐普生物等也在布局自主研发的溶瘤病毒疗法。

其中,滨会生物的OH2注射液单药已经进入II期临床阶段,而与PD-1/L1的联合使用,则是国内首家获批临床;亦诺微T3011(瘤内注射)于2020年5月获得美国FDA临床批准,目前已在中国和澳洲展开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个在中、美、澳三国同期开展临床试验的公司;中生复诺健生物的VG161与2020年9月在中国获批临床,VG161同时携带IL12、IL15/15RA(IL15和IL15受体α亚基)和PD-L1阻断肽(PDL1B)的基因,是全球首个携带四个免疫因子溶瘤病毒产品。


文 | 医谷





医谷:拥有最全医学大健康产业信息来源渠道,紧跟政策风向,传播最新行业资讯;聚集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投资人,挖掘跟踪创新项目,实现项目资本快速对接;网罗大量会展信息及展后报道,聚焦热门产品技术,阐述专家大咖独到见解。


寻求更多商务合作,请联系400-689-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