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胶质瘤是目前所有肿瘤中最难攻克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近日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苏州大学医学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煜伦教授处获悉:在黄煜伦团队和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合作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最近,三例复发的晚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呈现了100%的客观有效率。通过2-6个疗程新型CAR-T细胞治疗,核磁共振显示:1例患者呈现完全有效(CR),即肿瘤完全消失,截止发稿日,CR已持续5个半月。两例患者呈现部分有效(PR),肿瘤缩小在40%-80%之间。入组时间最长的一位患者在复发后已经存活超过22个月(复发胶质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左右),并且目前情况良好。这些研究成果为晚期复发胶质瘤患者带来了曙光,也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三例患者在接受苏州茂行生物的新型CAR-T细胞治疗后,仅出现持续3-6天的发热、呕吐等症状,未见三级以上毒副作用,获得优异疗效的同时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
据了解,将CAR-T细胞用于胶质瘤最早、开展最多临床研究的机构是美国希望之城医院(cityof hope)。IL13Rα2靶向CAR-T细胞是City of hope首例临床治疗恶性胶质瘤的试验。第一代IL13-zetakine CD8 T细胞克隆在FDA授权的两项临床试验中分别采用自体(NCT00730613,3例)和异基因(NCT 01082926,6例)工程T细胞,用于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的复发性GBM。
2015年,希望之城又启动了一期临床试验,评估针对复发/难治IL13Rα2+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第二代IL13Rα2靶向、4-1BB共刺激CAR-T细胞(NCT02208362)。其中第三项临床研究报道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在220多天内通过两种颅内传递途径多次输注CAR-T细胞-输注进切除肿瘤腔内以及进入脑室系统。颅内灌注IL13Rα2靶向CAR-T细胞与任何3级或以上毒性作用无关。CAR-T治疗后,观察到所有的颅内和脊髓肿瘤消退,伴随脑脊液中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水平相应增加。这种临床反应在CAR-T治疗开始后持续了7.5月。
黄煜伦专家团队针对胶质瘤的新型CAR-T细胞与前述美国希望之城医院胶质瘤临床研究所使用的CAR-T细胞相比,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
1)起效时间更短,仅两个治疗周期就出现CR或者PR,而希望之城医院临床研究中CR患者经过至少10个治疗周期后才开始出现肿瘤消褪的情况;
2)剂量更小,希望之城医院临床研究中细胞最大用量达1x108细胞/患者,且每周一个治疗周期,而黄煜伦专家团队仅使用2-3x107细胞/患者,且治疗周期为一个月;
3)有效率更高,美国希望之城医院NCT 02208362临床研究自启动以来,已完成十余例患者入组,仅出现1例CR、2例PR的结果,而黄煜伦专家自2020年启动新型CAR-T细胞治疗以来,仅完成3例患者入组治疗,但取得了1例CR、2例PR,100%有效的喜人成绩,疗效显著优于美国希望之城医院的临床研究。
据悉,该临床研究由黄煜伦专家团队与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茂行生物合作。茂行生物以通用型T细胞为平台,致力于解决肿瘤、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据茂行生物创始人、CEO尚小云博士介绍,该公司新型CAR-T细胞在实体瘤取得了如此突破性的成绩,主要源于以下三点:
(一)异体通用型CAR-T技术:该产品的核心原材料-T细胞采集自健康自愿者,与肿瘤患者T细胞相比,来自健康供者的T细胞的活性是其数千倍;同时该公司新一代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排异问题,获得了异体CAR-T细胞在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中存续近三个月的优异数据;
(二)优化的T细胞培养工艺:优化后的工艺可获得更多的记忆T细胞,体外制备过程中可维持T细胞的早期分化状态,使得该公司新型CAR-T细胞进入体内后可获得理想的半衰期时间;
(三)对适应症的深刻理解,持续探索合适的临床方案和给药途径。
目前正在进行胶质瘤以外的实体瘤适应症探索,基于以上三点,茂行生物CEO尚小云博士相信该公司新型通用型CAR-T疗法将在更多实体瘤适应症取得进一步突破。
茂行生物特别注重
原创研究,秉承“in China, for Global”的理念,坚持开发具有全球战略的创新产品。正如尚小云博士所说:“在国家集采等大背景下,像茂行生物这种早期创业公司,不做全球创新就没有活路。”该公司正在准备第一、第二个产品管线中美两地申报注册临床,预计2022年年底启动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期望迅速将胶质瘤相关管线产品推向市场,争取在未来4-5年产品获得上市,使胶质瘤患者早日获益。除了产品管线的规划和布局,在商业方面,由于茂行掌握的新型通用型T细胞是一种平台性技术,茂行生物计划在未来几年与国际知名大药企建立合作,拓展更多管线、共同开发全球市场。

医麦客始终致力于生物创新药的前沿技术、行业动态、产业洞察等原创新闻报道,全媒体高端矩阵用户达16万+,其中工业用户占比超50%,科研与临床用户约为30%,投资机构用户超过5%。为促进产业细分领域的互动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微信群,欢迎扫码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