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华大智造的首发上市申请被科创板上市委审批通过。
1990年,为了破解基因密码,生命科学领域的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目标为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从而破译人类遗传信息。2003年,在美、英、法、德、日和中国等六国2000多位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基因组图谱终于宣告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开始并未加入该计划,但是在汪建等科学家积极推动下,华大集团和其他科学家共同承接了1%的测序任务,并圆满完成。
此后,基因测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基础生物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专业技术之一,不仅支持了癌症研究,更是推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进入了新时代。
同时,基因测序的主要工具——基因测序仪也成为了生命科技的核心工具。基因测序仪是整个测序行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主流传统高通量测序仪是集光学、机械、电子、流体、软件、算法等多个交叉学科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既对单项技术方向有很高的要求,也对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有很高的要求,堪称基因测序行业的“光刻机”。
而在这个“光刻机”上面,中国一度也曾遭遇和半导体一样的“卡脖子”困境。凭借垄断地位,国外巨头牢牢掌握了对测序仪和测序试剂的供应和定价权,不仅对测序试剂逐年涨价,甚至直接拒绝向华大基因等中国企业销售最新型的仪器。
这个时候,汪建和华大又一次决意选择难而正确的道路。
华大智造在2013年收购Complete Genomics获得源头性专利布局后,以其技术为基础并不断自主创新,掌握了基因测序、文库制备、实验室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终于成为全球极少数具有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
目前,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研发和生产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在提高测序质量和降低测序成本方面优势显著。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院数据,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实现了快速的降低,在2015年已降低至1000美元左右。而目前,华大智造测序仪DNBSEQ-T7系列已经可实现测序成本降至约500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卫生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13年、耗费27亿美金相比,新技术下检测一个人的基因组只需要约1天和500美金即可完成。成本的降低推动了产业下游应用的快速发展,目前成熟的应用领域包括多组学研究、人群队列基因测序计划、新药研发与创新、微生物检测、无创产前检测、肿瘤基因检测、辅助生殖等。此外,在包括农林牧渔、食品安全、海关检验检疫、肿瘤早期筛查等其他应用场景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更高通量基因测序相关设备的陆续推出及各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持续推动,预计测序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新的应用场景将持续不断涌现。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告以及灼识咨询《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综合解决方案行业报告》的数据,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在过去数年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245.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303.9亿元的市场规模。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提供者,全球仅有的三家之一、国内唯一一家成功研发基因测序仪全产品线,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企业,在生命科学行业的大发展中,华大智造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华大智造董事长汪建通过华大智造控股、华瞻创投合计持有华大智造52.3%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时,汪建目前持有创业板华大基因32.99%股权,为华大基因实控人。
招股书显示,华大智造拟发行不超过4132万股,拟募资25.28亿元,募资将用于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基于半导体技术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试剂研发生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华大智造实现营收10.97亿元、10.91亿元和27.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2.44亿元和2.61亿元。
来源综合:证监会网站、基石资本、深圳商报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