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一个研发里程碑,别人做PD-(L)1时,他们在做CD47、CD73,这家企业跑步进入2.0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 订阅账号
发布时间:
2021-05-16
一边在创新上攻关,一边用商业来起舞,天境生物的“良性循环”仍在继续。
3月底,天境生物公布了2020年的业绩,全年收入人民币15.43亿元,同比上涨了惊人的5042.23%。
对于暂无产品上市的天境生物,财务上的亮眼表现
得益于此前那笔近30亿美元的对外授 权(License-out)交易。
2020年9月,天境生物宣布与跨国巨头艾伯维建立肿瘤免疫创新药的全
球战略合
作。
艾伯维获得了天境自主研发的高度差异化创新
CD47
单克隆抗体
Lemzoparlimab(TJC4)
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国家及地区开发和商业化许可权。
29.4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刷新了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海外授权金额的最
高纪录,天境生物一鸣惊人。
不只是外界的刮目,靠着两亿美元
的首付款和后续里程碑付款,
2020
年
天境生物净利润
4.71
亿元,相较于
2019
年亏损
14.52
亿元,同比增长
131.71%,
让这家成立不到
5
年的生物公司首次实
现了盈利。
“合作产生的收入不是一次性的,
未来将会连续累加下去为天境带来持续
的现金流。”天境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
臧敬五对《医药界》
·E
药经理人说道。
“
开了一个好头
”
之后,天境生物
的势头又将如何延续,外界半是期待
半是好奇。

“实现从0到1我们用了三年半的
时间,而从1到2的转变已经开始了。未
来三年内天境生物将从一家处在临床
研发阶段的公司转变成为全产业链的、
全球的、创新的生物医药公司。
”
作为去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赴美上市的“第一股”,自2020年1月至今,天境生物已经达成了19个研发关键里程碑。
在研发上,目前天境生物拥有16款
创新药组成的研发管线,“不仅创新,
而且是非常成熟的管线”。
臧敬五表示
已有两款产品正在进行3项注册临床试
验(Pre-NDA),到2021年年底,16款
产品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会启动Ⅱ/Ⅲ
期临床研究。
其中CD38抗体菲泽妥单抗
(TJ202)有望从现有研发管线中脱颖
而出率先达到注册临床试验终点。
2017年11月,天境 生物与德国
MorphoSys签订授权许可协议,拥有了
后者的CD38抗体TJ202在中国大陆及港
澳台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天
境生物计划在2021年第四季度提交新药
上市申请,适用于三线或二线复发性或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肿瘤,常
见于 65~74 岁的老年人群。
哈尔滨血液
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监事会监事长马军教授表示,近年来我
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增速很快,到
2030年,每年可能将会有十万例的新增
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不断更
新迭代,目前全球该适应证已上市药物
已有十多款,其中百时美施贵宝的超级
重磅炸弹来那度胺2020年销售额达到
了121.06亿美元。作为全球首款CD38
单抗,强生的达雷妥尤单抗同样在多发
性骨髓瘤上同样表现不俗,2020年上
市第五年的销售已达到41.9亿美元。
2019年达雷妥尤单抗在中国获
批。
天境生物CEO申华琼介绍,与达雷
妥尤单抗相比,菲泽妥单抗输液反应
发生率低(7%)、输液时间短(0.5~2小
时),在安全性和注射反应上具有差异
化优势。
马军表示,“CD38与其他药物
联用,MM患者可以实现像糖尿病、高
血压一样管理,达到10年的长期生存。
我国每年使用这种疗法的患者数量将
有30万。
”
“天境生物不仅仅局限在药物创新上,而是要将创新和商业化结合好。”臧敬五说道。
菲 泽 妥 单 抗 、C D 4 7 单 抗
lemzoparlimab,加上另一款将授权引
进(License-in)处于临床后期的淋巴
瘤治疗药物组成了天境生物商业化的
第一步。
天境生物首席商务官朱益飞表
示通过第一波上市的核心产品组合,天
境生物将可以覆盖75%的血液肿瘤市
场,建立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不同的阶段实现不同的价值点
是天境生物将创新与商业化结合在一
起的另一种策略。
艾伯维之外,天境生
物还和ABL Bio公司、石药集团、乐普
医药等公司达成了多项“License-out”
交易。
“这些转让为公司提供了现金
流,最晚到2023年会跟产品的销售收
入叠加,为创新提供持续的支持。
”臧
敬五指出。
除此之外,据了解天境生物正在
杭州建一个全球标准的GMP生产基
地,赋能未来在中美两国的临床开发
和上市产品的生产。
预计2022年前
完成两条中式生产线(2x2000L和
1x2000L),到2023年年底前将配备
4000L的产能,后续商业化生产规模将
根据产品上市需求逐渐扩大。
天境生物同时还在组建商业化团
队,包括市场准入、医学策略、市场策
略等各个方面。
朱益飞对《医药界》·E
药经理人表示,“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
已经招募到位,后续整体商业化的进
程将会大大提升。
”
据透露,天境生物计划在香港或
科创板进行第二次上市,“连接中国整
个资本市场助推药物创新。
”
不过,什么是真正的创新、First-
in-Class到该如何界定、做全球新还是
中国新…今天的中国医药业界对创新
的理解和选择不尽相同。
在臧敬五看
来,答案取决于每家公司的定位,看清
自己的优劣势,在市场里找到自己的地
位非常关键,“没有一个标准说创新药
应该怎么做。
”
或许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并
不存在,但天境生物的答案却始终如
一。
“创立至今,以及到未来,天境生物
都会聚焦在创新上,也就是避免同质
化”是臧敬五对天境生物创新最精炼
的概括。
“我们的定位一直是避免同质
化,避免跟大家做的完全一样,因为中
国从不缺少那样的公司。
”
为此,天境生物有着明确的策略,
“第一是早动手快推进。
我们现在的
成熟管线早在2016年刚刚成立时就已
经在铺垫了,大家还在做PD-1、PD-L1
的时候,天境就开始做CD47、CD73等
早期靶点,这些都是今天全球最前沿
最有潜力的靶点。
”
仅仅早和快是不够的,天境生物的
另一个策略是差异化。
“定位就是做差
异化的创新,因为我们的优势就在这
里,从每一个分子中找到创新点和成为
创新药的潜力。
”
天境生物的整个研发管线按照三波不断创新迭代。
2016年成立时天境第一波创新聚焦在CD47、CD73等当时单克隆抗体领域的新靶点上。“中国整个创新发展得特别快,到2017年单抗市场激烈到几乎已经找不到没有人做过的新靶点了。”
无法抢占先发优势的环境里,天境
生物顺势转向第二波创新,开始布局双
特异性抗体领域。
在双抗上,天境依旧
避免同质化,聚焦有差异的产品。
包括
旨在解决PD-L1单抗耐药性为基础的
双特异性抗体,将TJC4 抗体与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
合强化吞噬效应的双特异性抗体。
今年3月,天境生物与ABL Bio合作
开发的同时靶向Claudin 18.2和4-1BB
的双特异性抗体TJ-CD4B获得FDA批
准,成为全球首款、也是迄今为止唯
一一款获批临床的Claudin 18.2/4-1BB
双特异性抗体,该药物还计划于2021年
年内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
“所有的项目在天境如果没有First-in-Class、Best-in-Class的潜力,是不会被立项的。”

2021年3月,天境生物分别与两家
生物公司达成合作。
与比利时Complix
的细胞穿膜抗体(CPAB)技术平台合
作,开发能够针对膜内靶点的抗体。
与
上
海亲合力生物合作,研发肿瘤局部抗
体激活的隐蔽抗体,避免抗体在体内
产生副作用。
臧敬五表示:“天境生物的第三波创新将会利用这些革命性的平台来开发创新的‘超级抗体’。”
到2021年年底,天境生物预计将建立6~7个这样的新兴生物技术平台合作。
支撑起天境生物一波波创新的是
“授权引进”和“自主研发”的双驱动的
研发模式,根据“快速概念验证”和“快
速产品上市”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定位,
建立了可快速面向市场的“中国管线”,
以及具有突破性潜力的“全球管线”。
臧敬五说:
“自主研发对公司来说
是战略,是整个公司最重要的部分,而
引进对公司来说是战术。
战略跟战术
的组合在天境生物平衡得很好。
三分之
二的项目都是自主研发,现不到三分之
一是引进项目。
今后天境还是会按照这
条路走下去。
战略还是自主研发,战术
上会在全球找到匹配公司管线的项目
或上市产品来增加公司的竞争力。
但今
后引进不会是大规模的。
”
授权引进的中国管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通过产品打开市场;自主研发的全球管线则在美国及中国开展临床,验证其创新药项目的差异化优势,并寻求国际合作,同时快速推进。
多元化的研发方式兼顾创新高度和风险平衡。
一边在创新上攻关,一边用商业来起舞,天境生物的“良性循环”仍在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