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礼进生物:把控机动性抗体研发先机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2-04-04

源头创新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积累,和一步一步证实。行业需要对源头创新给予更多的耐心。       

“真正创新的产品在临床上才有更大的竞争性,才能带来突破。” 礼进生物创始人、董事长CEO王结义博士王结义说道,礼进生物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做全球创新的目标。
礼进生物创始人、董事长CEO 王洁义
作为一家年轻的生物技术公司,礼进生物主要聚焦在肿瘤免疫抗性调节的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成立5年多来,礼进生物得到了晨兴创投、通和毓承、高特佳、IDG等创新基金的支持。
礼进生物正在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而循序渐进的成长,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处于稳步构建的过程中,至2020年礼进生物员工约100人。当前礼进生物已有12个产品正在研发中,已有产品进入临床研发阶段。礼进生物希望能够找到从头开始就能一起合作的伙伴,将其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在临床上往前推进。

01

坚持原创,循序渐进



对王结义而言,从科学家到创业者这种身份转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上世纪80年代,王结义在上海医科大(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做基础研究,后前往美国深造。毕业后,王结义进入雅培,一干就是20年,“经历了一个项目从实验室到项目小组、临床的全过程,并且项目中既有小分子也有大分子。”
2015年,中国开启药审改革,新药审批上市速度加快,并且政府以及投资人对具有国际大药厂研发经验的人员特别看重,支持科学家创业。基于以上多种因素考量,王结义在2016年开启了创业历程。
王结义表示,在礼进的准备、成立过程当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建立企业的特色。 第一是基于创始团队的研发背景,去做完全的创新药研发。也就是从立项,到项目的候选药品的研发和介入临床,全部由内部掌控整个流程,坚持原研。
基于此,礼进生物将肿瘤免疫作为公司的突破口。 王结义表示,当时国内的新药研发已经很火热,但是专门从事源头研发做没有成药靶点的研究还比较少,全球市场中包括解决全球病人,特别是癌症患者方面,还有很多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礼进生物的机会所在。
礼进生物有深厚的生物学基础,创造性的打造了世界领先的xLinkAb(交联抗体)技术平台,使其开发的肿瘤免疫激动剂能够有选择性地激活肿瘤微环境特定受体,减少正常组织免疫副反应。
据了解,免疫共刺激通路是肿瘤免疫治疗需要突破的一个主要方向, 目前大部分的患者,对现有的免疫治疗没有反应,激动性抗体有望改变当前以PD-1抗体为核心的现有癌症免疫治疗的局限性,这些靶点的一个成药的成功开发,则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上的重大突破,让更多的病人能够受益于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将是从PD-1单药到联合治疗,提高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及解决耐药的问题。免疫激动剂是联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王结义介绍,礼进生物的12个产品管线就是基于交联抗体技术平台而设立的,并且礼进生物正对其交联抗体的技术平台,做更长远的布局。
在2020年6月,礼进生物宣布与默沙东旗下子公司建立临床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就礼进生物创新的CD137(4-1BB)单克隆激活性抗体LVGN6051与默沙东的PD-1抑制剂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的联合治疗临床试验,在I期试验中,评估该联合用药在成人肿瘤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项目包括肺癌、黑色素瘤、胃肠道癌及淋巴瘤。
王结义强调,礼进生物坚持理性发展,也是其企业的重大特色之一。 礼进生物是随着项目的推进而不断成长,而非一味追求大规模。至2020年,礼进生物员工仅100名左右,但是王结义认为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足以证明其坚持和选择的正确性。2021年1月,礼进生物宣布了其靶向CD40的激动性单抗LVGN7409的I期临床试验Ⅰ实现首例人体给药。

02

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



王结义坦言,在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做原研新药,开始更强调科学性,当产品进入临床以后,困难会不断增多、加大。
例如在发现阶段,礼进生物需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实验室,做较小的项目,布局产品的知识产权。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作为一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就需要一定的生产工艺实现从发现到基本的生产。
王结义表示,将候选分子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面能够做出来,和实现一定规模的生产,适合于临床前所有的开发是礼进生物遇到的第一个重大困难。
最为艰难的就是“招人难”。 由于礼进生物没有基本的设施,需要从0开始,吸引有经验的人才加入,搭建队伍颇费精力。最终,礼进生物利用上海和苏州的互补优势,在上海搭建CMC团队,然后在苏州BioBAY建成两千平米抗体药物早期研发生产中心,最终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
2020年10月,礼进生物,宣布聘任生物化学博士刘晓峰担任产品开发资深副总裁,全面领导礼进生物公司产品管线的生产开发CMC各个环节,包括从工艺开发到GMP生产的方案策划和具体实施等。刘晓峰拥有近20年的产品生产开发管理和技术经验,参与过20多个生物大分子药物开发(其发展阶段包括从临床前直至上市产品),其涉及疾病领域包括免疫肿瘤学、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罕见疾病等。
“后来随着项目进一步到临床,从公司扩展的角度,自然而然的从临床前研发,发展到临床研发,人才是永远是第一位的。” 王结义说道。
在临床方面,由于礼进生物的项目是全球领先,这对临床领导人的要求颇高,礼进生物也是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招聘到合适的首席信息官、CMO(首席医学馆)。“现在我们非常高兴有全面的队伍,在领导着礼进生物项目的继续的开发。”
不断平衡当前,让王结义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怎么样做临床才能更快一点。 但是科学的问题终究要科学的解决。礼进生物选择做源头创新,肿瘤免疫激动剂这个领域有前景的另一面是,项目没有在临床上成功过,存在非常多的挑战。如何在确保研发速度的同时,确保每一个选择的正确性,“这需要不断的平衡,因为临床研发的周期很长,当下的每一个决定都非常重要。”目前,无论是礼进生物的投资人、还是王结义的团队,都希望产品的临床研究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早日有临床的突破性数据呈现,以证明礼进生物创新的产品,确实是能够解决以前或者整个业界认为临床上还面临的问题。不过, 王结义坦言,“压力很大”,作为源头创新产品,需要充分的临床实验来说明,没有经验可以遵循来走。 王结义也呼吁,行业需要对创新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把每一步的要求和将来要成功的要求,看得更远一点,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和一步一步的证实。当然,现在国内还有很多创新项目和创新公司也在做全球领先的新药的研发,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王结义期待,中国会有更多的公司愿意长期的布局新靶点、新产品的研发,以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