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了这3件大事

收藏
关键词: -
资讯来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发布时间: 2021-06-25

6月24日上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举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暨合作签约活动。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出席活动。

会议上,管委会首先发布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提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加快建设新型国际贸易示范区、全面提升航运枢纽服务辐射能级、推动建立更加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全球保税研发和制造产业新高地、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同时,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加快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等各功能区块的特色发展,强化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良性互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到2025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各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增速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处于领先地位,总量规模跻身全国综合保税区前列,形成开放特征明显、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随后,新片区管委会与市商务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清算所、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围绕加强金融功能共同签署了《促进洋山特殊综保区保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平台健康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协议各方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宗商品现货和衍生品清算结算以及实现大宗商品期现联动等领域的紧密合作与相互支持。

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百联物贸、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围绕加强贸易功能签署了《共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有色金属现货市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大宗商品离岸市场、保税市场、完税市场于一体的贸易中心和定价中心,充分发挥价格、平台、研发、现货市场影响力等行业优势,完善和促进临港新片区的大宗商品离岸、在岸市场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每年新增商品销售总额规模3000-6000亿元。

新片区管委会与上飞公司围绕保税研发、制造功能签署了《共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民用航空保税研发和制造高地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中国大飞机”的需要,合作共建民用航空保税研发、保税制造、保税服务的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

会上,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海关、上港集团共同启动“洋山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支持上港集团在洋山口岸区内打造洋山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为进口分拨与国际中转、出口集拼货物提供便利化监管运营环境,实现近、远洋航线直接在口岸分拨,减少国际中转货物物流运作时效及成本,吸引更多国际货物至洋山港进行中转集拼。

“十四五”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域封关运行后,迈向更高水平开放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实施,将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国际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便利化、一体化的最佳实践区,加快成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众,上海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张翼,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总经济师陶昌盛,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洪波,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常务副秘书长马俊,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魏应彪,上飞公司副总经理钱江,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百联集团党委副书记、物贸股份董事长秦青林以及管委会各相关处室和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