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街道:打造产业兴全域美生活好的西塞风光

收藏
关键词: 打造
资讯来源:南太湖发布
发布时间: 2022-10-20


翻开杨家埠街道十年来的发展篇章,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西塞山高教园、环西塞山休闲旅游园……时代赋予杨家埠新的使命,将这个曾经纯农业的街道推向了更大的舞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杨家埠街道有着多姿多彩的自然图景,也绘就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美画卷。


如今,它正以“西塞风光、物流小镇、美丽幸福杨家埠”总目标和“一核四园”总格局,以跨越关口的魄力和全面发力的态势,将这幅风景画越描越精细,越绘越精美。



产业兴 

因地制宜强运营   美丽产业齐头并进


位于杨家埠街道的吉利商用车湖州基地目前一派繁忙景象,数百名技术工人正分布在各自的工位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经过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一台台新能源汽车正陆续驶下生产线。



“去年4月12日,吉利商用车湖州基地项目落户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项目落地192天后,36辆远程新能源公交车在湖州投入运营。如今基地产量扩大、产线产能提升,企业发展大有可为。”杨家埠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前,吉利商用车集团遍寻多地,均难以满足吉利商用车项目“马上签约、一年投产”的目标,难觅合适落户地。“得知南太湖新区在工业土地全域治理行动中,正在盘活一家新能源整车企业,379亩土地、近10万平方米厂房以及具备改装类客车专用车生产的硬件条件,立马让我们心动了。”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3月8日开始洽谈,经几轮高效磋商后,4月12日,双方签约。仅36天,吉利商用车集团在长三角地区布局的首个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便在杨家埠街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落户。


如今,街道紧盯项目推进,在“快”上下功夫,明确落户项目开工时间,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跑起来”。


载着不同国际航运公司集装箱的卡车来回穿梭,龙门吊有条不紊地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连日来,湖州上港码头货场亦是一片繁忙景象。“这段时间,码头越来越热闹,一天要吞吐400标箱。”望着码头来往的车辆,湖州上港国际港务公司市场部经理曹权不由感叹。



据了解,湖州上港码头位于杨家埠街道辖区内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占地330亩,于去年10月28日正式开港。今年以来,该码头每日货物进出量更是不断攀升,截至9月底,已累计完成超6万标箱。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延续领导包抓、部门包联、专员服务的“三位一体”推进机制,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凝心聚力抓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建设难题,突出重点、持续攻坚,集中力量狠抓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



全域美 

探索助农新路径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西塞村里飘出了咖啡香,周末闲暇时约上好友去坐坐,幸福指数逐步提高。”经过几年开发建设,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西塞村摇身变成了风光旖旎的现代田园乡村。上周末,来自长兴的张先生带着家人来到西塞村游玩,看着村里的变化,张先生连声赞叹。



近年来,西塞村挖掘自身优势,探索产业链新发展模式,逐步把村里的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集休闲、垂钓、采摘、种植为一体的生态田园发展之路。


如今,西塞村乡村旅游人气愈发旺盛,各类亲子体验互动项目也在紧张筹备着。“马上我们还有民宿、四季采摘……从露营咖啡到垂钓再到休闲采摘,每一个业态都有自己的流量,我们要让这些不同的业态叠加起来,打造一个整体民宿集群乡落综合体。”负责人薛亮说。


共富路上,乡村怎样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西塞村、和桥村、志合村、塘口村等村子正积极谋求发展,推动传统葡萄种植业朝着现代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70岁的叶玉如已经种植葡萄16年,是志合村最早尝到葡萄产业甜头的农民之一。如今正和妻子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从“甬优一号”到“阳光玫瑰”,多年来夫妻俩跟随时代潮流,摸索钻研,逐渐成为懂葡萄种植的土专家。


“我们农场葡萄的种植面积有8亩左右,与别家相比,我们家的葡萄个头大而饱满,每个藤架都保持定量的葡萄,这样葡萄的味道会更加香甜。”叶玉如说。


种好葡萄,还要卖好葡萄。新区宣传中心在杨家埠街道开展了一次针对三农领域,以抖音短视频策划及运营和三农自媒体变现模式两大块内容的专题讲座,让村里充分利用好电商平台,探索致富新路径。“希望今后可以拓宽更多网上销售渠道,确保葡萄产量大丰收的同时,效益也有大丰收。”种植户钦茂芳说。


如今,街道正不断探索电商助农新路径,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模式,销售本地农产品,助推村民增收致富。“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各个村根据资源条件和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业种植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型,以产业之美助力乡村之美,生动演绎以更美促更富的乡村振兴进行曲。”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生活好 

基层治理添动力   多方合力共商共建


漫步塘口村,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热情淳朴的民风乡俗,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这里的乡村,不仅“颜值高”,而且“里子美”,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氛,映衬出幸福人家的美好图景。


一剂剂治村理事良方,规范有效;一例例富民强村实践,生动鲜活;一个个乡村善治有机体、和谐有序……正是因为街道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才能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解决好、服务好百姓的“关键小事”,是夯实基层治理的核心。今年以来,和桥村把协商议事作为贴近村民的实践举措,把议事场设在村委会,让群众当面谈问题、随时提建议,引导群众通过协商议事,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有效凝聚力量,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近日,一名七旬老人拿着一面“急事快办解民忧,难事细办脱民困”的锦旗来到了和桥村村委会,送到村干部余晓强手中。老人说,送锦旗是感谢村里这半年来帮助自己解决保险理赔事宜,更感谢余晓强等村干部的耐心帮助和事无巨细的照顾。


经过多次协调,老人拿到了全部的理赔金。“从今年3月份到现在,中间也经历了不少的事情,但是村干部的热心陪伴,让我们全家都感到很温暖。”老人的孙女潘娟说。一面锦旗代表他们全家的感谢,背后的温暖会让他们永远铭记。



此外,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推动下,杨家埠街道各地以党建为统领,以党员为核心,积极抓好“头雁领航”工程,与湖州师范学院打造“校地合作”平台,组织76名村干部参加能力提升培训班;深入“美丽党建”示范带创建,完成志合村红色美丽村庄一期工程,郎部抗日纪念馆获“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称号;成立北片园区功能型党支部,探索“党建+服务”助企新举措,构建出多样化、接地气、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


来源:南太湖发布

文字:徐婧钰

编辑:孙东玉

责任编辑:陈栋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南太湖-山水湖河》
作者:杨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