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月17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武田(Takeda)申报的马立巴韦片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针对适应症为:用于治疗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疾病,且使用过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或膦甲酸钠难治(伴或不伴基因型耐药)的成人患者。公开资料显示,马立巴韦(maribavir)是一款UL97蛋白激酶抑制剂,属于一种新机制抗病毒疗法,已在海外获批上市。在中国,该药此前已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截图来源:CDE官网
CMV是一种能感染人类的β疱疹病毒,是移植患者最常发生的感染之一,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6%-56%,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0%-70%。它不仅使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患病风险增加,还可能增加移植排斥、机会性合并感染的风险。
马立巴韦是一款UL97蛋白激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CMV病毒的pUL97蛋白激酶,阻断病毒的复制。它具有抑制CMV病毒复制的创新机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美国FDA曾授予其突破性疗法认定和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对既往疗法耐药或难治的移植患者的CMV感染和疾病。在中国,该药于2021年1月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拟用于治疗移植后发生的CMV感染或疾病,包括对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和膦甲酸钠难治的和耐药的感染。
2021年11月,FDA批准马立巴韦上市,用于治疗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实体器官移植(SOT)后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患者的难治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这些患者对已有针对CMV的抗病毒疗法不产生应答。FDA新闻稿指出,这是针对这一患者群体的首款获批疗法。2022年11月,该药也获得欧盟委员会(EC)批准上市。
马立巴韦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一项开放标签、阳性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在这项试验中,352名受到CMV感染的患者接受马立巴韦或研究人员选择的其它抗病毒疗法的治疗。试验数据显示,在治疗第8 周时,有55.7%接受马立巴韦片治疗的患者达到了巨细胞病毒血症的清除,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为 23.9%。马立巴韦片治疗组达到确定的CMV病毒血症清除的患者比例是常规抗病毒治疗组的两倍多。此外,马立巴韦片治疗相关毒性更低。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