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建平 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规划开局、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民营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新的时代召唤。当前,浙江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精神建设,这些都为广大浙商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发展平台。希望上海市浙江商会和广大在沪浙商要抓住契机,趁势而上,开拓创新,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要在加强政治建设上做示范,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厚植“浙商永远跟党走”的鲜明底色,全面抓好商会的党建工作;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做示范,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积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发展,要服务浙商、服务浙江,积极组织在沪浙商投身重要窗口建设,打造新时代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在推动商会改革和发展上做示范,,把商会建成广大在沪浙商的精神总部、总服务台、总联络站;要在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上做示范,为沪浙两地高质量发展凝集更多的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永远与浙商心连心,永远做浙商的坚强后盾,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


郭广昌
上海市浙江商会名誉会长、复星国际董事长
向阳而生,只有学习的人才能面对未来,只有改变自己的人才有未来,只有未来解决问题的企业才有希望。
2021年我认为我们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需要继续坚持。一是全球化;二是创新、创新、创新!所有的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不创新,如果不快,浙商怎么在世界上立足之处?三是品牌。互联网时代平台的力量越来越强,如果光有好产品没有品牌,尤其是不能穿透到C端,不能运营用户的话,就很危险。
最后,我还想强调 “知行合一”,就是我们看到机会以后如何做到?为什么有部分传统企业看到风险了还是做不到转型,原因在哪里?
通过此次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果你不能躬身入局,如果你不能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你说的创新、C2M、互联网连接就都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落实到“行”的层面。谁不想创新呢?谁不想运营客户呢?谁不想有很好的品牌呢?可能你的组织已经老化了,工作思路已经老化了,姿势已经老化了,这是不行的,如果你要发展的话一定要脱离舒适区。
我的体会非常深,现在要把每一块业务拿到生死存亡的关头。
“知行合一”的根本首先要让自己摆脱“两个依赖”。一个是人的依赖,一个是摆脱对自己成功方式的依赖,如果没有脱离这“两个依赖”还是在想原来那套东西的话,你并不是真的在创新。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人和我们竞争,只要你敢去做你就是成功者。而现在要想想看和你竞争的是谁?有体量比你大得多的全球大企业、中国大企业,也有新创新的企业,而你大不算大、强不算强、快又不算快,凭什么你能成功?成功的基础是要舍得,要敢于投入。


南存辉 正泰集团董事长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端制造业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绿色发展将成为我国和全球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能源替代时代未来已来。
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我们在沪浙商要抓住产业变革方向,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投入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勇攀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峰。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光彩事业,义利兼顾,义行天下,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力量。


王均金 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均瑶集团董事长
回想2020年的历程,作为商会会长,我倍感幸福、倍感自豪。我的幸福和自豪,来自于脚下的土地,来自于伟大的祖国;来自于这个时代,来自于民营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来自于浙商会,来自于每一位浙商。商会最可贵的地方,不是平日里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在危机中守望相助、抱团取暖。
展望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希望浙商始终保持“稳”的定力,深耕“长三角”、面向“太平洋”。充分利用沪浙两地和长三角产业协同优势,围绕关键技术、核心产业、纵深市场,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始终保持“进”的锐气,既要做好“追赶者”,更要争作“领跑者”。创新是浙商的基因,要聚焦主业、大兴实业,在各个产业领域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我们这一代浙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今年大家都觉得特别难,难能可贵的是绝大多数的浙商都经受住了考验,更为难得的是我们还有一批企业逆势增长,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这和浙商学习的态度、奋斗的精神、战斗的意志密不可分。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永葆初心、牢记使命,越是需要当年创业的“四千”精神。浙商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勇气不能丢;浙商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的情谊不能丢;浙商诚信守法、规范自律的品质不能丢!


郑永刚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
我们所有民营企业,必须(跟随)国家宏观战略,2021年怎么干、干什么,这是我们要特别探讨和研究的事。国家的定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金融政策”,换句话说,去杠杆,还要继续。所以我们2021年要干的事,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有充足的现金流。过去我们的困难在于两条:第一,短贷长投;第二,杠杆放得太高,现金流不能支撑产品或投资,以后要谨慎,必须谨慎!
其次,关于“做强”“做大”,只“做强”、绝不“做大”。这两年对民营企业来讲是个教训,做精做专,有现金流,而且负债率一定要控制在有足够的现金流的基础上。至于技术创新、企业怎么样,我想各人有各人的办法。只有交流,没有学习,通过交流,每个企业都有他的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和方法。
只有符合国家战略的民营企业,在执行、创新过程中,才有生机。


马建荣 申洲国际董事局主席
为什么我没有向多元化发展?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笨”、比较“土”,只会做纺织,如果我拥有很多能力的话我也会向多元化做。我的运气比较好,视野不是很开阔,只能做纺织。纺织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爸爸从事了一辈子的纺织,我爸爸经常说:“做好纺织,衣食住行,衣放在第一位。”
研究部门认为纺织是夕阳产业,是低门槛进入的行业,他根本不了解纺织和服装。
在30年的纺织服装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事情是“拥抱创新,拥抱高科技”。
首先衣的布料要不断创新,如果今天去运动、去跑步、做瑜珈穿的衣服还是和30年前一样,那这个企业一定是死的。在服装布料里一定要有很多新材料,科技含量。服装生产中要不断坚持长期主义的科技进化论,定位是高效化、去指令化、数字化。
服装要做到面料的功能化,操作的去指令化、高效化、数字化,这是我30年一点一点积累和坚持的。突破面料的功能化,研发出很多爆款,最大的款一年销量1亿件以上,净利润25%。服装通过高效化、去指令化、数字化提升自动化水平,服装效率比同行高25%-30%,这才是企业常青的基因。


田宁 盘石集团董事局主席
企业如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制定全新的数字化战略。无论使命、愿景、组织、人才、KPI,全面更新,要树立一个方向,这个企业五到十年内怎么建立起一个品牌数字化的使命?从上到下,从员工到老总,都要知道。第二,下一个五年怎么干?公司里的数字化的比重,进销存、供应链,数字化占多少比重,很清晰,人才空降还是自我挖掘。
数字化改造,关键是绩效达到没有,一般以结果为导向。数字化改造,数字化品牌,没有“一招鲜”,没有一招打天下,千万不要迷信某一个数字化大平台,千万不要迷信某一个空降兵,建议多个平台种草、收割,小步快跑,游击战,判断分析哪个平台投入广告比较少,哪个平台产出比较高,然后下重金。
最后,改造过程里,数字化企业品牌打造需要向死而生,每一次浪潮,包括数字化经济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转型活下去的,所以,不妨退一步,向死而生,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也不能怪自己,如果数字化转型不能成功,不妨做一个百年老店,以工匠精神做一个小而美的企业,也不错。

文|《浙商》全媒体资深记者 胡俊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