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儿童用药研发!CDE发布技术指导原则

收藏
关键词: 研发药研发
资讯来源:医药观澜
发布时间: 2022-11-05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11月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进一步鼓励儿童用药研发生产,满足儿童用药需求,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该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截图来源:CDE官网

一、概述 

口服给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除吞咽困难情况之外,口服也常是临床首选的给药方式。口感是影响口服制剂临床应用的因素之一,不良口感可能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产生影响,导致理想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或维持,还有可能导致体内药物暴露量不稳定,从而带来安全性隐患。因此,口感评价通常作为药品研发环节中的一项特殊研究内容。 

口感并非儿童用药所特有的评价内容,所有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的制剂均应考虑其口感问题,特别是那些将被用于慢性疾病长期治疗的药品 。但是,儿童因其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在不良感觉的耐受性方面有别于成人,口感不佳所导致的不良用药行为风险也相应增高,因此,相比于成人用药,儿童用药口感评价具有更强的临床意义与价值,也逐渐成为该类药品临床价值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总体原则 

(一)良好口感设计 
儿童用药口感设计的目的是在良好服药体验与误用风险之间建立平衡。在努力减少儿童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舒适感受的同时,还应尽可能避免由于良性感受刺激过强而可能导致的自主觅药行为所带来的误用风险。

(二)评价结论的外推 
现阶段,针对儿童使用的新颖口感设计通常不被独立认可为制剂创新性的体现。延续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良好口感设计且外推口感评价结论仍是目前常用的策略。

(三)与常规开发流程的关系 
在儿童用药研发中可能涉及的口感设计与评价不可逾越临床需求价值和制剂开发原则。为满足所谓理想口感,而影响部分年龄段儿童的用药可及性、影响剂型设计的合理性,或导致必要的临床研究流程无法推进,是不可取的策略。例如,针对成人和儿童共患病开发的药品,在缺乏参考信息或研究证据的前提下,仅以制剂口感不适合儿童为由,不进行儿童临床研究或拒绝开发儿童应用,是无法被接受的。

三、口感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思路 

(一)准确把握目标治疗人群特征和临床应用条件
目标治疗人群特征和临床应用条件是制剂研发立项阶段需掌握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口感设计与评价的基础要素。

(二)合理安排研究时机与过程 
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的口感评价思路并无本质差异,均遵循以下一般原则:以制剂矫掩味策略及其相应体外试验结果、成人口感评价结果为基础,以动物味觉实验结果等作为支持性依据或补充,以目标治疗人群为受试者开展的口感评价结果来验证良好口感设计的合理性。

(三)不同剂型的口感特点及评价思路 
在《儿童用药(化学药品)药学开发指导原则(试行)》中针对不同剂型开发的口感特点及评价思路已有阐述,并且基于已有文献和技术指导原则的相关信息,在附表中列举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对于部分给药途径和剂型的可接受性调研结果,供申请人参考。在开发儿童用药时,建议首先基于《儿童用药(化学药品)药学开发指导原则(试行)》,根据目标治疗人群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制剂剂型,然后针对具体剂型考虑合理的口感评价思路。

(四)调制口服固体制剂的评价考虑 
虽然在儿童用药研发中,鼓励针对目标治疗人群开发适宜的剂型和规格,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分剂量问题或吞咽性问题。但是由于实际给药环境、地域文化差异、照料习惯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儿童使用的口服固体制剂仍可能面临分割、碾碎、打开服用内容物、分散或溶解在液体中等改变原有给药方式的情况,进而需要考虑调制口服固体制剂的口感评价问题。

四、口感评价相关的研究方法 

口感评价的具体研究方法应由研发单位参考以上评价思路进行选择与设计,并论证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具体评价方法有: 1)易吞咽性评价方法;2)适口性评价方法 ,包括药学掩味技术、体外味觉评价、动物偏好实验和短暂摄取味觉测试、成人口尝试验、儿童口尝试验、临床试验中依从性和觅药行为评价。

欲知更多详情,可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查看文件全文。
参考资料:
[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2年第37号). Retrieved Nov 2, 2022,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35fa15bba5721b0c653262d14792f3b6

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转发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