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12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PR News/--CD47是癌细胞上过度表达的免疫调节分子,是癌细胞为了避免被巨噬细胞吞噬而发出的“don’t eat me(不要吃我)”信号,属于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
2009年,斯坦福大学的Irving Weissman教授在同期Cell上刊登两篇文章,详细的阐述了分布在细胞表面的CD47的作用,发现了“不要吃我”的信号。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细胞表面都有高水平的CD47分子,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与一种名为SIRPα的蛋白质结合,抑制了它们杀死癌细胞的能力。
▲ 图片来源:bpsbioscience
CD47在多种实体瘤(如卵巢、肺、肝脏、胰腺、乳腺、结肠及胶质瘤)细胞及恶性血液瘤(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上呈现高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当CD47与其巨噬细胞上的受体SIRPα结合时,发出“不要吃我”的信号,使肿瘤细胞免于巨噬细胞的免疫攻击,实现免疫逃逸。
针对CD47所引起的巨噬细胞叛变,最终导致的肿瘤免疫逃逸问题,目前已研发出不少靶向CD47 的单抗/融合蛋白药物,其基本作用机制均是通过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恢复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阻止肿瘤免疫逃逸。
但CD47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原因是人体部分正常细胞中也表达CD47,例如红细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D47的发展,成为CD47靶向药物的一大挑战。
推荐阅读:又一企业完成1.05亿的C轮融资,用以推动抗体CD47药物的研发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目前包括天晴在内,国内进临床的 CD47 药物已经多达 19 款,占据全球进入临床阶段 CD47 靶点药物的半壁江山。天境生物、信达生物、宜明昂科、翰思生物、恒瑞医药、再鼎医药、康方生物等多个企业都已经布局该领域,甚至单、双抗并进,广泛覆盖。
具体到类别,包括 9 款单抗、9 款双抗以及 1 款抗体融合蛋白,详见下图:
国内 CD47 抗体药研发格局(In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