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个人躺在那片荒漠中,突然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了:应该把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人类的生活中去,运用到工业上、人类生活的环境上。”世界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Dennis Hayes)曾这样感叹。
如今他的呼吁得到“回响”。每年的 4 月 22 日成为了声势浩大的世界地球日,它助推了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环境保护非一日之功,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随着世界范围内减少碳排放的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对抗白色污染,全球禁塑热潮持续升温,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被推至风口浪尖。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或生物制造得到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具有一定生物降解性能的材料。
在第 53 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在锚定双碳事业与绿色生物制造的目标之下,DeepTech 正式发布《因势利导,白色治理驶入创新快车道——2022 年中国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术与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以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重点产品产学研发展情况为主轴,纵览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行业技术发展脉络与商业化动能。

点击查看报告
争竞:PLA 工业化初具规模,PHA 杀出技术“黑马”

目前,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市场上最典型的产品为 PLA(polylactic acid/聚乳酸)、PHA (polyhydroxyalkanoates/聚羟基脂肪酸酯)。
两类产品技术水平处于不同成熟阶段。
其中,PLA 是产能水平最高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行业发展路径较为清晰,但由于丙交酯聚合度低的技术瓶颈尚未攻克,商业化进程仍存在很长的路要走。
而 PHA 正处于由快速发展转向商业化成熟的阶段,目前产业原料端创新力聚焦于绿色生物制造,应用端在高附加值领域前景广阔。代表企业在菌种培育、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等关键环节均有重大突破。
专利技术创新方向集中在聚乳酸、复合材料、塑料薄膜、高分子材料、共聚物等。

图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专利技术创新方向(数据来源:智慧芽)
加码:产业迎来黄金时代,厂商共拓新图景

纵观中国聚乳酸行业发展局面,以原料乳酸自给情况作为界定,存在三种类型的企业。
第一类以海正为代表,专注于聚乳酸的生产,需要从外部采购乳酸;第二类以金丹科技为代表,乳酸产能超过原料需求,可对外销售;第三类以丰原生物为代表,乳酸和聚乳酸产能相互匹配。

图丨中国聚乳酸(部分)企业图景(来源:DeepTech)
深入 PHA 行业图景,随着商业化场景逐渐落地,涌现出一批饱含创新力的企业。他们或是在原有业务中拓展新技术手段,或是利用新一代绿色制造技术延续既有业务板块、以满足市场需求。

图丨中国 PHA 代表企业图景(来源:DeepTech)
与此同时,各类企业笃志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一同构成中国现有行业厂商图景。
骋目:技术创新反哺产业发展,场景分化开启全新范式

在 VUCA 时代人类正面临诸多挑战,值此风云变化之际,环保的未来如何?未来的环保又将如何?
展望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生态前景,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生态展望一:多领域应用场景分化,新范式带来新机会与新考验。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孕育出广阔的市场空间,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下游场景将逐渐分化,由工业领域、农业领域扩大至消费领域。
生态展望二:大浪淘沙,政策红利消失后经过市场验证的可降解塑料是最佳替代方案。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行业的发展逻辑短期看政策,长期看成本。政策推动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需求释放带动的工艺和技术突破将逐步降低产品价格,由此所致的成本下降才是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的内源动力。
生态展望三:人才端从攻关卡脖子问题发力,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制造有望改变供应格局。
聚乳酸技术创新将从攻关传统卡脖子问题发力,而 PHA 制造主要集中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创新。
技术驱动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能缓解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困境,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新动能。
唯有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应对环境危机、白色污染、疫情大流行等挑战,共享科技带给世界的繁荣。
DeepTech发布《2022年中国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术与行业研究报告》.pdf
关于 DeepTech
DeepTech 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专注新兴科技的资源赋能与服务机构,以科学、技术、人才为核心, 聚焦全球新兴科技要素的自由链接,为产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资本等科技生态的关键角色提供服务,通过科技数据与咨询、出版与影响力、科创资本实验室三大业务板块,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