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药物突破治疗困境。新型抗生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思福妥®)自2019年5月在国内上市以来,以其广谱、高效、安全的特性为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近日,“2020辉瑞第二届耐药革兰阴性菌论坛”成功举行,大会隆重邀请到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郑树森院士等众多领域内顶级大咖,群星汇聚,13城联动,与会学者就耐药菌诊治现状、新共识、新证据、新经验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探讨。
会议期间,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杨帆教授,介绍我国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严峻现状,阐述依据PK/PD原理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的重要意义,分享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上市一年余的应用经验,共同展望抗击耐药菌感染的未来前景。以下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瞿介明 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瑞金医院党委书记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
瞿介明教授专访视频

杨帆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感科主任
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应用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分会候任主委
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培元、培英、培微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杨帆教授专访视频

CRO感染渐趋严峻,需从源头防控亦需寻求新手段
瞿介明教授:耐药菌防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棘手,尤其是CRO感染更为突出。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感染性疾病患者人数多,CRO感染的分离绝对数量也更高,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而CRO感染相较于非CRO病原体感染治疗难度更大,病死率较高,因此CRO防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需从源头做起,最大程度降低CRO感染的可能性,令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手段。
杨帆教授:近年来,我国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非常高。过去,碳青霉烯类药物被认为是攻克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武器,而今有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其耐药率已经达到了10%,个别地区甚至可达20%~30%。在医院内,尤其是重症科、移植科此类细菌更为常见,一旦发生耐药菌感染,对其治疗难度较大,常常需要多药物联合、加大剂量展开治疗。诸如多粘菌素、替加环素等药物不仅价格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更重要的是患者预后往往较差。作为一名移植科医生,虽然外科技术逐渐进展,但耐药菌感染却始终是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
瞿介明教授: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PK/PD特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举例而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因此用药时需要优先考虑给药次序。而呈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则更需要考虑给药剂量。更多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表观分布容积等代谢参数,以此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率。
杨帆教授:依照PK/PD原理合理使用抗菌药近年来越来越受临床关注,其原因有三点。
其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对不同药物的认识更加深刻。
其二,耐药菌感染问题形势愈加严峻,现如今需要精准应用抗菌药才能应对耐药菌感染,依照PK/PD原理就是精准使用抗生素的需求。对于耐药菌的治疗,往往需要通过延长抗生素滴注时间、缩小给药间隔、加大药物使用剂量,才能实现药效学达标。
其三,由于认识的不断提高,药品监管部门对药物临床实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医药企业提供更多PK/PD方面的数据,因此也促进临床工作中对抗生素更加精准的使用。
瞿介明教授:CRO及其他耐药或耐多药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是目前非常突出的临床问题,临床期待着更多的新药研发。个人认为,未来针对CRO的药物研发有两种思路,一方面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化合物,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药物的重新组合,比如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联合旧的酶抑制剂或旧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联合新的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此类组合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新的抗菌作用。
杨帆教授:在抗菌活性方面,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尤其是产KPC的CRE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于产金属酶的耐药菌,其也可以联合氨曲南达到很好的疗效。
在药动学方面,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能达到理想的组织浓度。对于多粘菌素、替加环素无法渗透的中枢神经系统,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也能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以达到血药峰浓度的40%。
在耐受性方面,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同样表现良好。多粘菌素具有肾毒性、神经毒性以及色素沉着等副作用,替加环素常造成患者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相对而言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良好。
综上所述,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抗菌活性、药动学、安全性方面都显示出了较大优势。虽然目前尚未纳入医保范畴,但其本身定价并不贵,在上市之前临床就对其满怀期待,上市一年来本中心也常应用。可以说,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是临床对抗耐药菌大战的“生力军”,稳固了防线,稳定了“军心”。
瞿介明教授:感染通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发生,有些是局部反应,有些是全身反应,症状较重时甚至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CRS)。对于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炎症反应,将其对脏器的损害降到最低的同时,保持机体免疫机制对病原体的正性清除作用。为实现这一点,临床除了应用抗菌药物外,还需要使用减轻炎症反应的药物,并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只有全方位兼顾的治疗策略才能保证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杨帆教授: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解决了一部分的耐药问题,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比如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这些都还没有理想的药物进行治疗。耐药菌感染已经引起了全球关注,在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医药企业加快了新药研发速度,许多新的产品值得期待。除了期待新型抗生素外,临床也需要利要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合理用药,尽可能延长现有抗生素类药物的“寿命”。此外,我们还需要尽可能减慢耐药菌播散速度。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持与耐药菌赛跑中的优势,保证临床一直有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