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共期未来丨李印教授带你走进2021 ASCO食管癌领域研究进展

收藏
关键词: 进展
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发布时间: 2021-07-04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食管癌相关进展呈百舸争流之势,令人振奋。【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分享其中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涵盖2021 ASCO食管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晚期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晚期二线免疫单药治疗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共谋食管癌未来治疗策略。

               
李 印
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病区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食管癌微创外科国家高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外科专家委员会主委

CSCO食管癌专委会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加速康复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学组组长

大中华胸腔镜发展及推动委员会培训专家

全国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胸外科分会常务理事

卫生部胸外科医师定期考核编委会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会员,国际胸腺瘤协作组委员(ITMIG),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会员(ESTS),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会员

《Annals of Esophagus》 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肝病与胃肠病学杂志》常务编委,《THORACIC CANCER》编委,《INNOVATION 中文版》编委。

2021 ASCO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重磅进展



Neo-AEGIS 研究(摘要号4004)

  目前肿瘤学界对于食管腺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最佳联合治疗方式仍存在诸多疑问。新辅助放化疗是否优于围手术期化疗成为该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Neo-AEGIS 研究是首个探索围手术期化疗vs新辅助放化疗在食管腺癌及胃食管交界部癌的疗效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3期临床研究,其中期结果入选2021 ASCO的口头报告环节。

图1. Neo-AEGIS 研究设计

  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纳入围手术期化疗(改良版MAGIC:ECF或FLOT)组,或新辅助放化疗组(CROSS方案:41.4Gy放疗;紫杉醇+卡铂)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新辅助放化疗组与围手术期化疗组的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6%(47% ~ 60%)vs 57% (48%~ 60%)(HR=1.02, 95%CI, 0.74-1.42)。研究初步结果未能证明在食管腺癌和食管胃交界部中新辅助放化疗优于围手术期化疗。最终结果需等待所有入组患者的随访期结束后公布。



CheckMate 577 研究拓展分析(摘要号4003)

  CheckMate 577 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研究,旨在明确标准新辅助放化疗序贯手术治疗后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患者,术后辅助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CheckMate 577 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已于2020 ESMO年会公布,今年ASCO年会上更新了拓展性生存、免疫治疗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方面数据。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较安慰剂,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相似的趋势并且持续稳定,治疗后出现不同免疫相关毒副反应的中位时间常超过6个月,最短中位缓解时间为2.6个月。CheckMate 577拓展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可使在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获益,为免疫治疗登陆围术期治疗建立了信心。

图2. CheckMate 577拓展性数据分析结果



局部进展期食管腺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序贯放化疗联合或否围术期免疫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2期临床研究(摘要号4005)

图3. 研究设计

  该研究结果显示免疫联合放化疗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为48.7%,MPR患者1年无病生存(DFS)率达100%,未达到MPR的患者1年DFS率仅有23.5%;MPR患者的1年OS率达93.8%,未达到MPR的患者OS率仅62.5%,生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值得关注的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研究

  此外,国内有3项正在进行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研究纳入2021 壁报展示,这3项研究分别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摘要号4047)、上海市胸科医院(摘要号4060)和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号4028)。从这3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然而长期疗效需待扩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2021 ASCO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重磅进展



CheckMate 648 OS结果更新(摘要号LBA 4001)

  如围手术期治疗一样,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进展同样令人瞩目。CheckMate 648研究是全球首项比较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双免疫联合对比单纯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3期临床研究。

图4. CheckMate 648研究设计

  CheckMate 648研究比较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伊匹木单抗及单纯化疗在食管鳞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纳武利尤单抗 (240 mg,Q2W) + 化疗(5-FU +顺铂,Q4W)组, 纳武利尤单抗  (3 mg/kg,Q2W) + 伊匹木单抗(1 mg/kg,Q6W)组或单纯化疗(5-FU +顺铂)组。其中亚洲人群占70%,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细胞PD-L1≥1%患者的OS和无进展生存(PFS)。研究结果显示OS方面,PD-L1>1%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的中位OS分别为15.4个月vs 9.1个月,在所有随机人群中则是13.2个月vs 10.7个月;PD-L1>1%患者,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单纯化疗的中位OS为13.7个月vs 9.2个月,在所有随机人群中则为12.8个月vs 10.7个月。从安全性数据来看,三组的3/4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发生率分别为47%、32%及36%,严重的TRAE分别为18%、23%及13%。由此可知,较单纯化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或化疗可提供更好的OS,且并未出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ESCORT-1st研究(摘要号4000)

  ESCORT-1st研究是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牵头发起的国际首项多中心、双盲性、随机对照、3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初治型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差异。

图5. ESCORT-1st研究设计

  患者按照1:1随机纳入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单纯化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OS和PFS,研究结果显示中位OS分别为15.3个月vs 12.0个月,降低死亡风险30%;中位PFS分别为6.9个月vs 5.6个月。在安全性上,卡瑞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仍以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为主,但总体安全可控。



KEYNOTE-590研究中国患者亚组分析结果(摘要号4049)

  今年ASCO会议上,KEYNOTE-590研究的中国患者亚组分析结果以壁报形式公布。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显著改善106例中国晚期食管癌患者的OS,中位OS分别为10.5个月vs 8.0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49%;中位PFS分别为6.2个月vs 4.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7.3% vs 20.0%;中位持续缓解(DOR)时间为6.4个月vs 4.0个月。从亚组的OS和PFS分析看,除了PD-L1 CPS<10人群,各亚组均有获益,尤其是PD-L1 CPS≥10的人群降低死亡风险达67%。



KEYNOTE-811研究中期分析(摘要号4013)

  KEYNOTE-811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双盲性、随机、安慰剂对照、3期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6. KEYNOTE-811研究

  研究共纳入692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化疗治疗组。研究设置的双主要终点分别为OS和PFS,次要研究终点分别为ORR和DOR,以及安全性指标。中期分析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化疗组的ORR高达74.4%,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对照组的近4倍(11%对3%)。

2021 ASCO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重磅进展



RATIONALE-302 研究(摘要号4012)

  RATIONALE-302 研究是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的一项全球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意向治疗人群(ITT)的OS。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食管癌患者的OS,中位OS分别为8.6个月vs 6.3个月;次要研究终点PD-L1 vCPS≥10%的OS分别为10.3个月vs 6.8个月,次要研究终点所有随机患者的PFS分别为1.6个月vs 2.1个月。

图7. RATIONALE-302 研究设计

小结

  总言之,今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食管癌领域重磅研究,从围手术期治疗、晚期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晚期二线免疫单药治疗方向依然备受关注,延续了既往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其中我国学者牵头开展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的报道,为我国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改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期待以后涌现出更多的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Yoly  
排版编辑:Cindy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李印教授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