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25日为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2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
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第一大武器,它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自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来,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与健康,极大的减轻了一些疾病给人们来的痛苦。

疫苗的源头其实是病毒或者细菌。科学家将病毒或者细菌进行处理,同时将它们的特征偷偷透漏给人体免疫系统。当病毒或细菌再次入侵体内,就会被迅速清除。正是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记忆”能力,疫苗成为对付细菌或者病毒的有力武器。

的确如此,但是代价太大。
一般人们得过某种传染病后身体会产生抗体,但初次感染时病情可能会相对较重,甚至致死,还有可能传染给其他人。对个体而言,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患重病的可能性。对社会而言,接种疫苗也有助于保护你周围的人,尤其是因某种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有间接保护作用。对于人际间传播的疾病,疫苗的目标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也就是说,当足够多的人对该疾病免疫,它就不能再轻易传播。

疫苗在被批准使用前,研发机构会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测试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其毒副反应。只有充分证明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才会投入使用。
由于有些疫苗的本质是一些灭活或减活的病毒或细菌,因此对于免疫缺陷的人群接种这类疫苗存在一定风险,建议尽量接种。

进口和国产疫苗,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都是需要经过国家正规检验批准才可以使用的。因此,进口疫苗与国产疫苗没有好坏之分,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即可。

不同国家的常规免疫接种程序各异,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经济条件,制定相应的免疫规划程序。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疫苗,只是国家在费用上、管理上有所区别(表1)。
一类疫苗,官方名为“免疫规划疫苗”,免费向公民提供,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及时给孩子进行接种。如果不接种,将会影响入托、入园、入学。
二类疫苗,官方名为“非免疫规划疫苗”,自费、知情、自愿接种,是对一类疫苗的补充,预防一类疫苗没有覆盖到的疾病,不接种不影响孩子入学。

一般来说,人们在不同的时间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1.婴儿和儿童通常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进行接种。
2.成年人有时需要接种儿童时期未接种过的疫苗。
3.旅行者有时需要根据出游地的疾病流行情况接种疫苗。
4.当新的感染传播时,人们可能需要接种新的疫苗。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我们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一般是安全的,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发红,轻度肿胀、疼痛,低烧、皮疹或者头痛等不适症状,这些是身体对疫苗做出的正常反应。极个别情况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此时建议及时就医。

1.明确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的,或以前接种某种疫苗后出现过严重的过敏反应,不建议接种。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的,暂不能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3.存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

首先,对于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群,正处于某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
另外,疫苗分为病毒类疫苗、细菌类疫苗,而抗生素大多是针对细菌感染的。以卡介苗和流感疫苗为例,卡介苗属于细菌类疫苗,如果正在服用的抗菌药物对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可能会影响卡介苗的效果。而流感疫苗属于病毒类疫苗,服用抗生素对它没有影响。

任何疫苗的保护效力都不是100%,并且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此,当某种传染病爆发时,接种疫苗的人可能也会感染,但他们的病情通常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要轻。

大部分疫苗需要2周才能完全起效,这是因为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力。比如,每年流感季接种流感疫苗,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1.非免疫规划疫苗与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您选择分别接种,应当优先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2. 注射两种及以上减毒活疫苗,应当间隔≥28d进行接种。
3.灭活疫苗或者口服减毒活疫苗与其他种类疫苗( 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对接种间隔不作限制。
4.特殊情况下,应优先接种预防紧急疾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如人狂犬病疫苗或其他需紧急接种的疫苗。
作者 郑州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冀波
往期推荐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