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博泰赴港IPO交表,上轮投后估值100亿元

收藏
关键词: -
资讯来源:医药魔方
发布时间: 2023-02-27

2023年2月24日,港交所官网显示,科伦博泰递表港交所主板,高盛及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图片来源:港交所官网


科伦博泰是科伦药业拆分上市的创新药平台。招股书显示,科伦博泰是中国首批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建立全面一体化ADC平台OptiDC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科伦博泰是首家将内部发现及开发的ADC候选药物许可予前十大生物制药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



医药魔方NextPharma医药交易数据库显示,20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先后达成3笔BD交易,交易合计总金额已经超过118亿美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科伦博泰默沙东达成的开发多达七项临床前ADC资产的合作是迄今为止由中国公司获得的最大生物制药对外许可交易,且根据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按2022年交易金额计,亦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合作。



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科伦博泰已经完成了两轮超18亿元融资,投资方除了IDG资本,国投招商,礼来亚洲基金,高瓴资本,夏尔巴投资,信达资本等知名资本之外,还有跨国药企默沙东。招股书显示,B轮投资后科伦博泰的估值为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药企默沙东持有科伦博泰6.95%的股份,是科伦博泰的第二大股东。


科伦博泰在研管线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招股书显示,科伦博泰已建立涵盖全部主要药物开发功能的创新能力,包括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商业化,使科伦博泰能够战略性地快速推进33款差异化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资产管线,其中13款处于临床阶段。


具体而言,科伦博泰核心产品之一的SKB264 (sacituzumab tirumotecan)是一种靶向晚期实体瘤的新型TROP2 ADC。


定位为中国首款国产TROP2 ADC,SKB264使用差异化药物设计,提高了ADC稳定性并保持ADC生物活性,从而增强其靶向能力并降低其脱靶和在靶脱瘤毒性,有望可使治疗窗口扩大。


SKB264全球1/2期试验所得出的初步临床数据显示,SKB264在多类经过大量预处理的晚期实体瘤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ORR,突出表现在于在重度预处理TNBC及HR+╱HER2–BC患者中,ORR分别为43.6%及42.9%。SKB264还展示了潜在的良好安全性。


根据非头对头交叉试验比较,与Trodelvy相比,SKB264显示出较低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发病率(所有级别为56%相对78%,≥ 3级为26%相对49%)和腹泻(所有级别为4%相对59%,≥ 3级为0%相对11%);此外,与接获报告曾接受DS-1062治疗的患者相比,并无发生与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病(所有级别为6%,≥ 3级为2%)。


除了作为单药疗法的临床结果令人鼓舞外,SKB264还在联合疗法中显示出显著的早线潜力。


根据在中国进行的一项2期试验的初步结果,SKB264联合A167在晚期TNBC患者中作为一线疗法的ORR可观,达到85.7%。


在良好的概念验证结果的支撑下,SKB264于2022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晚期TNBC,并于2023年1月获认定用于治疗EGFR-TKI无效EGFR突变型晚期NSCLC。


科伦博泰正在积极推进一项多策略临床开发计划,以探索SKB264作为单药疗法和联合疗法治疗各种实体瘤(包括BC、NSCLC及其他主要癌症)的潜力。


科伦博泰另一核心产品A166(trastuzumab botidotin)是在关键2期阶段的差异化HER2 ADC,定位为靶向高患病率及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的多种癌症适应症,有望成为国内首款治疗HER2阳性(HER2+) BC的国产ADC。


A166使用高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经临床验证的单抗和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进行配置,根据科伦博泰于中国正在进行的1期剂量递增研究及正在进行的1b期试验的初步结果,A166在接受过重度既往治疗的晚期HER2+ BC患者(RP2D的ORR为73.9%)及晚期HER2+ GC患者(ORR为31.3%)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A166亦展现出差异化安全性,因为A166最常见的TRAE主要与眼部及周围神经相关且可逆,而心脏、血液、胃肠道及肺毒性并非常见(<10%),在大部分情况下均属轻微,此有别于赫赛莱、DS-8201及爱地希。


除针对HER2+ BC的关键性2期试验外,科伦博泰正在中国进行A166的多项1b期临床试验,探索A166对其他HER2+实体瘤(包括GC和CRC)的治疗潜力。


除此之外,科伦博泰在研SKB315 是一款靶向晚期实体瘤的新型CLDN18.2 ADC。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全球尚无CLDN18.2靶向疗法获批。


PD-L1单抗A167 (tagitanlimab)预期将成为科伦博泰首个商业化产品及免疫治疗管线的主打产品,其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NPC)的NDA申请已于2021年11月递交国家药监局,并预期将于2023年下半年有条件获批上市。


肿瘤管线产品之外,科伦博泰的非肿瘤管线覆盖拥有大量患者群体和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的一系列疾病及病症,主要重点为免疫介导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斑秃(AA)。


科伦博泰的非肿瘤管线主推A223,它有望成为中国首批用于治疗存在巨大患者群体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RA及AA)的国产小分子JAK1/2抑制剂之一。


在三项已完成的试验和两项正在进行的试验属轻微或中度,并无发生通常与中。A223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其中大多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属轻微或中度,并无发生通常由JAK抑制剂报告的黑框警告相关的安全问题。


根据其2期试验的初步临床数据,A223在中重度RA患者中展示出可观的抗风湿疗效,接受12週2mg的A223与安慰剂组之间产生巨大且统计意义重大的ACR20差异为35.1% (63.6%对28.6%)及ACR50差异为33.7% (39.4%对5.7%)。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非头对头比较,接受2mg的A223实现的ACR20差异及ACR50差异大于接受4 mg(为中国中重度RA患者的批准剂量)的Olumiant的ACR20差异及ACR50差异(ACR20差异对安慰剂组:30.8%; ACR50差异对安慰剂组:20.7%)。


该等良好的临床结果表明,A223有潜力成为改善RA疗效及安全性的有效治疗选择。除RA外,科伦博泰还将AA(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病,2021年患者人数达到约3.9百万人)作为目标。


除A223外,科伦博泰亦正在评估三款其他临床阶段资产(A277、SKB378及SKB336)及多款临床前资产,适应症范围涵盖慢性肾病(CKD)相关的瘙痒症(CKD-aP)、中重度哮喘、血栓栓塞性疾病及拥有巨大患者群体及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的其他疾病及病症。

科伦博泰财务状况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财务方面,2021年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科伦博泰的亏损淨额分别为8.90亿元及3.21亿元,主要来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凭藉研发能力及技术平台,科伦博泰已订立九项对外许可协议。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科伦博泰分别确认3230万元及6.24亿元,其中同期的450万元及6.122亿元与该等许可及合作协议有关。


高管团队方面,刘革新先生分别于2016年11月及2022年3月获委任为董事及董事长,于2023年2月15日重新任命为科伦博泰的非执行董事。其主要负责监督本集团的管理及战略发展。


刘先生为科伦药业创始人,自科伦药业成立起一直担任科伦药业董事长。自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彼担任科伦研究院的董事。此外,刘先生目前亦于科伦集团的多家附属公司任职,包括(i)担任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ii)担任成都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iii)担任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董事长;及(iv)担任成都华西临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


葛均友博士,于2022年2月获委任为董事,于2023年2月15日重新任命为科伦博泰的执行董事。


葛博士于2021年2月获委任为科伦博泰首席运营官,并于2022年3月获委任为董事及公司总经理。

其主要负责集团全局企业与业务战略,以及作出本集团重要的业务与营运决策。


葛先生亦自2021年12月1日起担任KLUS PHARMA 的董事,自2021年11月17日起担任四川科纳斯的执行董事。


葛先生自1994年7月至1997年12月担任上海延安制药厂生产及研发主管;自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担任上海恒寿堂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担任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GMP监督;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担任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经理助理;自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担任Ratiopharm GmbH的质量经理。


葛博士于2007年6月加入科伦药业,并于2009年7月至2021年2月担任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领导科伦集团的质量管理。葛博士自2018年起作为科伦药业副总经理带领制定及建设本公司的GMP体系。


王晶翼博士,于2016年11月获委任为科伦博泰董事,于2023年2月15日重新任命为执行董事。王博士曾担任本公司总经理,并于2022年3月不再担任总经理。其主要负责本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及发展。


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3月,王博士担任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医学研究助理教授。彼过往曾担任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院长。王博士自2012年11月至2021年2月担任科伦药业董事。


王博士目前担任《中国新药杂志》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评委等社会职务。王博士近年来曾两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刘思川先生,于2016年11月获委任为董事,于2023年2月15日重新任命为科伦博泰的非执行董事。其主要负责监督本集团的管理及战略发展。


刘先生于2007年加入科伦药业并担任董事长助理。刘先生自2009年5月起担任科伦药业董事及自2015年9月起担任总经理。目前,刘先生亦于科伦集团的多家附属公司任职,包括(i)自2012年6月起担任成都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ii)自2020年5月起担任成都科伦川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兼执行董事;(iii)自2020年6月起担任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董事;(iv)自2021年9月起担任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及(v)自2021年11月起担任成都科伦晶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兼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