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关厂、终止试验、授权产品,寒冬之下MacroGenics的“断臂求生”之路

收藏
关键词: 裁员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2-10-30

虽然MacroGenics尚未走出“钱荒”泥沼,但似乎可以从其一系列行动中,窥见美国创新药生态下企业的“过冬”操作。

日前,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和MacroGenics达成了一项独家授权和合作协议,引进后者在研抗CD123、CD3双特异性抗体MGD024的许可,以及两个额外的双特异性研究项目。根据协议,吉利德将向MacroGenics支付6000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及最高17亿美元的里程碑金额。
MacroGenic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癌症的创新抗体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在2013年,MacroGenics曾被机构评为最有潜力的发展前15强公司。凭借先进的DART抗体技术,MacroGenics已先后与多个制药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
不过席卷全球的资本寒冬下,即使技术过硬的MacroGenics也不能幸免,为实现可持续运营,MacroGenics与所有同类公司一样,裁员、关厂、终止试验各种方式都用上了。
此次与吉利德的授权和合作,或将对MacroGenics这一现状有所缓解。此次授权公布后,MacroGenics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cott Koenig也表示,与吉利德团队的战略合作,目的也是希望能加速MGD024的进一步开发,尽快造福患者。
虽然MacroGenics尚未走出“钱荒”泥沼,但似乎可以从其一系列行动中,窥见美国创新药生态下企业的“过冬”操作。


“断臂求生”,只做有价值创新



据MacroGenics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MacroGenics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为1.337亿美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2.436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季度总收入为26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季度总收入为3080万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研发费用为517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580万美元。
据披露,研发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已独家授权给Incyte的Retifanlimab制造成本降低,以及与停止研究相关的成本下降有关。
面对“钱荒”,MacroGenics表示,已经启动了成本节约措施,重点关注关键的临床项目,并扩大其现金储备,目标是利用现有和预期的财政资源,服务于真正创造价值的数据。
据悉,MacroGenics计划采取的措施包括员工劳动力减少约15%,并关闭其两个机构,分别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布里斯班的研究站点和马里兰州罗克维尔的小型非商业GMP制造基地。MacroGenics认为,这些措施将为推进其创新产品管线提供资源。
“我们正在采取果断行动来扩大现金流,并使MacroGenics更有能力执行我们的优先计划。”Scott Koenig说,“减少员工队伍和关闭两个站点的决定并非轻易,我们感谢每一位帮助推动我们公司进步的MacroGenics员工。”
通过这些行动,Scott Koenig认为MacroGenics的现金应该能够在支撑其在2024年底之前交付MGC018 TAMARACK研究第二阶段的临时数据,到2023年初Lorigerlimab第一阶段剂量扩展的数据,来自AML患者的MGD024剂量升级数据,以及公司正在进行的其他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的执行。
据悉,MGC018是一种针对B7-H3的ADC产品,可在多种实体肿瘤类型中具有广泛表达的抗原,也是参与免疫调节的B7分子家族的成员。MacroGenics预计将在年底前,开始对mCRPC患者进行MGC018的TAMARACK的Ⅱ/Ⅲ期研究。MacroGenics预计,应该能够在2024年底之前交付Ⅱ期数据。
Lorigerlimab是一种双特异性四价PD-1×CTLA-4 DART分子。MacroGenics完成了一项以Lorigerlimab为单一疗法的1/2期剂量扩展研究。
而此次授权给吉利德的MGD024,是其在研的一款下一代双特异性CD123×CD3 DART分子,能利用免疫效应细胞上的CD3杀死某些血液恶性肿瘤中表达CD123的癌细胞,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据MacroGenics二季度财报披露,MacroGenics在CD123阳性肿瘤患者(包括AML和MDS)的MGD024第一阶段研究中,已经完成了首例患者的注射。
有分析认为,当企业将自己定义为“创新药企”的一刻开始,就意味着“创新”是维系生命、彰显价值的唯一出路。 面对“钱荒”,很多药企即使是选择裁员、关厂、收拢资源,也要坚持做有真正价值的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资本寒冬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医药行业投资人表示,“浮躁、不能真正着眼在研究真正解决临床痛点创新药的企业,有可能就会在这一轮中被淘汰。而真正敢于‘断臂求生’,聚焦真正创造价值的研究的企业,反而可能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


“直面挑战、直言风险”



MacroGenics断臂求生,也体现在对有风险研究的果断终止。
2022年7月,MacroGenics结束了评估Enoblituzumab单抗与retifanlimab单抗或tebotelimab(PD-1 × LAG-3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第二阶段研究剂,以一线治疗头颈部复发性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SCCHN)患者。MacroGenics指出,停止这项研究的决定是基于对一线SCCHN患者安全数据的内部审查和风险收益分析。
这并不是MacroGenics首次终止在研项目。“为了确定我们产品候选渠道的优先次序并减少我们的支出,我们已经宣布终止多项研究。”Scott Koenig指出,目的也是尽可能把有限的资源,尽量聚焦在风险更低,更有价值的试验中去。
“在国际医药市场,终止试验、及时止损、降低风险,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操作。”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例如今年4月,艾伯维宣布终止与BioArctic的合作,停止帕金森病治疗药物α-突触核蛋白(aSyn)抗体ABBV-0805的后续临床开发;同样在4月,Nektar与百时美施贵宝宣布终止与Opdivo联合使用的本加地尔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
“但我们同时可以看到,从仿制药、me too走过来的中国创新药市场,似乎还没能完全适应、接受这种现实。” 该分析人士指出,至少在中国我们看到敢于直言风险,终止试验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甚至有的企业宁可永远不公布Ⅲ期临床数据,也不愿直面失败。
当然,这并非完全在于药企本身,更在于创新生态的完善。一位在美国的药企高层在近期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谈及美国医药行业资本寒冬对药企影响时指出,寒冬之下,如果产品不过硬,很多小的药企可能就要解散。但好在美国生物医药创新行业生态、文化、制度非常成熟,对创业以及从业者保护比较好。
“多年前我去波士顿时了解到,假如有一个公司倒闭,其实对创始人影响不是很大。资金是风投的,并不影响创业者的个人资产。产品失败了,也会有研究院所回购继续研发。创业者以及公司员工都可以很快找到另一份工作。”她指出,“公司、产品失败,并不等于这个人失败。在美国,大家把人与事分得很开,合理的把个人风险降的比较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从创新文化、创新心理上鼓励创新的一个方面。”正如丘吉尔所说,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成功不是最终的;失败不是致命的: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登记邮箱信息

订阅E药经理人

信息服务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