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教授: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铂类(GP)创新方案无心脏毒性顾虑,一线获批改变我国晚期肺鳞癌治疗格局

收藏
关键词: 获批
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发布时间: 2021-07-03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ORIENT-12研究是探索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铂类(GP)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Ⅲ期研究。近日,该研究的结果已经成功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TO)。并且,基于该研究成果,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该治疗模式,用于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ORIENT-12研究有哪些设计亮点?信迪利单抗联合GP化疗一线治疗适应证的获批,带给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治疗格局哪些变化?【肿瘤资讯】邀请到ORIENT-12研究参与单位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王可教授进行解读。

               
王可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中心教授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访问学者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肺小结节分子标志物协作组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西部介入联盟副理事长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肿瘤MDT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成都市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都市抗癌协会呼吸肺癌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免疫治疗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希望,ORIENT-12研究丰富治疗选择

王可教授:肺鳞癌在所有NSCLC中占比约为30%,属于治疗难度较大的一个病理亚型。这是由于肺鳞癌患者具备驱动基因的比例相比腺癌患者更低,而且,即使患者具备驱动基因突变,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疗效也难以令人满意,导致其既往的治疗手段乏善可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有化疗可以使用。既往数十年来,肺鳞癌的治疗进展亦乏善可陈,虽然国产的安罗替尼取得了一定适应证,但是,肺鳞癌患者大多为高龄、吸烟、中央型肺癌的患者,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咳血的风险更高,使用安罗替尼亦具备一定风险。

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部分患者得以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例如KEYNOTE-407研究中,PD-1抑制剂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铂类就在肺鳞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该研究治疗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国产的信迪利单抗联合GP化疗一线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或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探索,即ORIENT-12研究。

早在2020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ORIENT-12研究即公布了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25日,经过独立审查委员会的评估,信迪利单抗+GP组和安慰剂+GP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和4.9个月(HR=0.536,P<0.00001),在1年的PFS率上,前者是后者的7倍(22.3% vs 3.1%)。虽然研究的总生存(OS)数据尚不成熟,但是,信迪利单抗+GP组显示出了生存获益的趋势。因此,ORIENT-12研究丰富了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信迪利单抗+GP化疗增加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同时,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无心脏毒性

王可教授:信迪利单抗+GP相比G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众所周知,传统化疗给患者带来的OS时间约为1年左右,而在ORIENT-12研究中可以看到信迪利单抗+GP组患者1年的PFS率已为22.3%,提示部分晚期肺鳞癌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其二,ORIENT-12研究中显示,在严重不良反应方面,信迪利单抗+GP相比GP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因此,这显示出了信迪利单抗+GP既能增加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又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的特性。其三,针对肺鳞癌患者,既往的免疫联合化疗方案中,化疗更多采取的是含紫杉醇的方案,例如KEYNOTE-407研究。然而,由于肺鳞癌患者更多的是老年患者,含紫杉醇的方案可能带来更多心脏毒性,而且,第三代化疗药物彼此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药效差别,因此,信迪利单抗+GP可能更适合老年患者。

信迪利单抗+GP一线获批改变我国晚期肺鳞癌治疗格局

王可教授:信迪利单抗+GP化疗方案得到NMPA获批,作为医生在临床使用时就更有底气。这是由于既往针对肺鳞癌,除了进口的帕博利珠单抗,大多数国产PD-1抑制剂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信迪利单抗+GP得到NMPA批准,使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有证可依,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不仅如此,在卫生经济学方面,信迪利单抗相比进口药物的价格更低,能够让更多的中国患者可负担,从而使更多我国患者可以从该治疗方案中获得长期生存获益。

“去化疗”免疫联合模式、免疫新辅助治疗等成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免疫研究热点

王可教授: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免疫治疗一直是热点话题。从去年所开展的4000多项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今后免疫联合治疗依旧是主流趋势,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去化疗”的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和双免疫治疗模式。此外,在早期肺癌领域中,免疫治疗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比如NEOSTAR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对比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用于早期肺癌的新辅助治疗,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也报道了不错的结果。现在,国内的研究者们亦在肺癌领域进行着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TIGIT抑制剂的探索,希望这些研究能够取得更好的数据,为我国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责任编辑:MJ
排版编辑:Evonn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