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3月,市委统战部会同市民政局、市工商联、市担保中心等共同建立了“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旨在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经过近8个月的探索和实践,“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期,“上海工商联”微信公众号将在【政会银企】专栏,介绍部分区、行业协会商会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为贯彻落实市委统战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专题会议精神,长宁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联合财政局、投促办(金融办)、民政局等多家单位,迅速建立 “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
基本情况
4月22日,长宁区召开“发挥商会协会作用,建立‘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专题会。“政会银企”四方主动跨前、积极作为、紧密合作,为区域中小企业切实解决融资困难。
一是滚动排摸融资需求,企业发现机制不断完善。长宁区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组织指导商会通过专项推荐、企业自荐等方式,实时传递企业融资需求,重点关注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创新型优质民营企业,并建立长期跟踪机制。
二是精准对接融资渠道,银企联系机制不断优化。长宁区积极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打通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堵点”,精准弥补金融服务落地的“断点”。商会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出发,第一时间向企业推送相应的金融服务信息,并主动撮合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对接洽谈。
三是扩大合作知晓范围,宣传发动机制不断强化。长宁区相关部门、商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渠道,广泛宣传四方合作机制等相关工作,扩大区域内民营企业对合作机制各项服务内容及银行产品的知晓度,将合作机制的服务范围从会员企业拓展至全区民营企业。
工作成效
5月29日,长宁区召开“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跟踪推进座谈会暨第一次成果评估会,各方代表总结交流了前期经验做法,银企进行了双向互评,针对互评中较为聚焦的问题,如银行产品有限、轻资产企业贷款困难、资产抵押困难等,提出评议意见和解决建议,有效推进四方合作机制作用的发挥,四方合作机制运行成效得到各方肯定。
一是加强流程管理,构建服务“流水线”。探索建立融资工作的跟踪落实、反馈和成果评估机制,制定“一企一档”方案,通过流程再造畅通服务渠道和机制。如新华商会的“融资矩阵”有10家银行助阵,银行在综合考虑企业的资质、经营情况和公司诚信,并结合企业在商会的表现后,为商会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同时,及时将具有典型指导和参考意义的服务案例进行收集汇总,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范式。
二是发挥商会作用,打造服务“前哨站”。充分发挥工商联所属商会贴近会员、了解企业、掌握需求的特长,指导商会主动跨前,通过对企业情况的了解,对企业做出评估,逐步建立起民营中小企业评估推荐机制,帮助银行更早更快更全面地了解企业情况,为企业融资打好前站准备,推动银企之间在信息上实现全过程的互联互通。同时,探索通过商会开展金融互助服务试点工作,通过企业出一点、银行出一点,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目前,工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已有初步合作意向。
三是开展课题调研,成立服务“智囊团”。区工商联与上海市社科院合作,搭建调研专班,通过组织银企互评、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座谈沟通等多种形式,注重统战性与经济性相结合,阶段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操性相结合,于9月形成《“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专题调研——商会在推进“政会银企”四方机制中的作用及建议》专题调研报告,报告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具体建议,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
四是延伸机制内涵,建立泛金融“朋友圈”。依托区金融产业联盟、区金联会等组织,不定期开展企业融资需求对接活动,邀请证券、银行、保险、咨询公司,宣讲金融机构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沟通交流。鼓励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运用政策利好,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以创新的金融产品、合理的产品定价、稳健的风控制度,为区内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为丰富金融产业分布,长宁区协调消费金融、财务公司新设落户,大力支持西郊金融园建设,成功推动航空产业基金、银行系科创基金、市属国企生物医药基金和国企混改基金等投资类企业入驻。
主要做法
长宁区通过畅通信息传递、优化资源整合、探索模式创新,形成了“六个一”工作举措(即一份企业需求名单、一系列诚信机制建设、一个线上银企对接平台、一份融资成功企业清单、一份合作倡议、一支企业融资服务专员队伍),以“三服务三提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建立服务名单,提升企业诚信。主动聚焦区域“3+2”重点产业发展,通过走访调研、商会推荐、企业自荐等方式,发掘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强、有迫切融资需求的优质中小企业,形成一份企业需求名单。区工商联以持续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诚信机制建设,建立包含“是否缴纳会费,参与精准扶贫、光彩事业情况,参与社会治理情况,是否有党组织,企业资质,获奖情况,社会职务,纳税信用等级,企业经营年限”等9个指标在内的“长宁版”企业信用档案,多维度评估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诚信建设。
二是建设服务平台,提升机制效能。搭建一个线上银企对接平台,开发“长宁企融通”微信小程序,区内首批16家银行已入驻“长宁企融通”,并做好动态更新适应中小企业的特色产品。四方机制运行以来,区内银行对提交融资需求的企业建立“一企一策”的服务方案,以最适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融资额度。区工商联也将成功的案例进行收集整理,梳理一份融资成功企业清单,总结案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四方机制惠及更多企业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是成立服务队伍,提升工作合力。向全区商会发出一份合作倡议,倡导商会主动深入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广泛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传递企业融资服务需求,做好相关对接跟踪服务。倡导企业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典范。同时,鼓励银行以创新的金融产品、合理的产品定价、稳健的风控制度,从“保障疫情防控领域支付最高效率、实现疫情防控领域信贷支持最强力度、为相关行业受疫情影响提供最大便利、立足行业职责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服务、发挥政银合力为诉求提供最快速响应”五大方面为区内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为进一步发挥基层一线的“店小二”职能,区工商联成立一支企业融资服务专员队伍,指导和帮助企业办理融资业务,为企业及时纾困解难。同时,为提升服务专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实效,加强对所属商会专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