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发进入第三技术时代,新周期下抗病毒疫苗与新药研发回归理性,药企如何做好发展定位?开辟“出海”路径?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2-07-12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从2020年新冠初始至今已过去两年半,眼下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传播加速,突破性感染频发,抗疫遭遇新挑战。事物总有两面性,也正是在新冠疫情的促使下,疫苗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不断进步,并加速了三代疫苗技术的应用与成熟。

“如何应对毒株变异,研发变异株和广谱保护疫苗?哪条技术路线最优?如何建立成熟的技术平台,缩短战时研发时间,并建立监测体系等是未来需要应对的更大挑战。”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国药集团总工程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会上特别指出,下一步要同国际对标(法规、技术、产品、体系),推进非主流共识技术发展,加强疫苗的生产储备等。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新冠疫苗与抗病毒新药研发也从受市场热烈追捧后也逐渐回归理性。今年以来,生物医药创新更是在资本市场遇到重大挑战,医药行业进入到新的周期。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如何在重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下做好发展定位?新形势下中国医药企该如何制定好“出海”策略?

2022年7月10~11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指导,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人民政府、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相城区科学技术局、苏州市相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相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相城生命科技港协办,E药经理人承办的2022(第三届)中国抗病毒药物研发大会在苏州成功举行。

将企业利益与全球公共卫生发展相融合

“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践行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宣示。”杨晓明表示,我国正从“疫苗大国”向“疫苗强国”转型,在技术水平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差距跨越式缩小,病毒性灭活疫苗技术体系更是实现了国际领先,国内自主创新产品正陆续登上国际舞台。

像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医院物资和防护用品等公共卫生产品的供应中,如何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全球公共卫生的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双方的结合点在哪里?是值得全行业深入探究的问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许铭介绍,企业作为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全球卫生中的作用有四个:一是参与卫生治理;二是提供医药产品、技术与服务;三是开展倡导与宣传;四是进行卫生融资,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许铭认为,在此过程中,企业发展离不开三个“共”:首先是“共享”,例如知识产权的共享;其次是“共治”,对于重大健康威胁,通过公共卫生产品的供应、开发,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投放来实现共治;最后是“共赢”,世界卫生组织把全民平等和卫生覆盖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驻会副理事长吴朝晖强调,从天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SARS、埃博拉到今天的新冠肺炎,一个个看不见的病毒,给我们健康、社会、经济和生活,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全球人民迫切需要合规、可及性高、可持续强的抗病毒类医药公共产品。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国抗病毒药物研发与全球合作创新中心落地苏州市相城区。相城区委副书记章鸣林表示,生物医药是前景广阔的前沿产业,也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基础产业。

黄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夏赵云作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推介。他表示,位于黄埭镇的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是苏州市首批生物医药产业园,集孵化、加速、产业化、资本融合和高端公共配套为一体,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三大产业。

02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出海”路径

战术上的勤奋无法弥补战略上的懈怠。无论是创新药还是疫苗,当“出海”,走国际化路径已经成为必选项时,拥有切实可行的战略要点更为重要。

在全球卫生的维度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大环境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货物贸易逐渐向服务贸易转变,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紧密;企业的竞争力更多体现在资源整合的能力上,单打独斗已很难取胜;此外,监管协同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我国已经加入了ICH,并正在准备加入PIC/S。

对此,许铭分享了关于在全球公共卫生维度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调整规划。

第一是从市场导向到“市场导向+社会责任导向”转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推动产品进入某个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导向。市场导向涉及到某个产品的作用机理如何,是否有效和安全,这是最基本的。如今还应关注“社会责任导向”,这里面涉及到产品性价比是否高,患者使用的便捷性等从社会、经济和人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时候,要更重视社会责任与担当,我们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这些投资的目的地;

第二是产品开发从循证导向到“循证导向+价值导向”转变。我们能够更多的为出口地或是投资地,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带来更多的长期的、可持续的社会效应。比如说一款疫苗的开发,除了要基于当地民众对某一种疾病的防护能力提升之外,还要考虑人员建设能不能跟上,有没有资质,国物流配送体系是否满足要求,有没有冷链设施配套等,要做整体的布局;

第三是在选择和进行市场定位时,一定要把商业的私立市场和多边公立市场放在同等的维度上,尽可能地开拓适合自己公司产品发展的,可能产生大量回报利润的市场作为目标。

第四是传统的欧美市场固然重要,开拓“一带一路”沿途新兴国家的市场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增长点。

在国内药企的海外布局策略中,海通国际医药首席舒影岚还指出,着重要看四个方面:布局早或自创赛道;技术安全性可靠;有足够充分的临床数据做支撑;在有效性上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

03 疫苗研发进入第三代技术

据中国生物提供的数据,纵观全球疫苗行业,自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大幅放量,在2020年年底,全球疫苗市场规模达410亿美元。在国内的成人疫苗市场2020年也是历史转折的一年,由于新冠疫苗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上市,HPV疫苗的快速增长,成人疫苗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了儿童疫苗,占比达51.05%。

其中,新冠疫苗一跃成为最畅销的疫苗,预计在2025年,中国疫苗市场将达到1135亿元规模。

杨晓明介绍,正是在疫情防控的倒逼下,疫苗研发进入到了以核酸疫苗和载体疫苗为代表的第三代技术时代,全球的在研疫苗品种从传统预防性为主逐步向治疗性大幅延伸。

兴业证券资深分析师东楠也分享了对于将优质的国产高端疫苗进入市场的看法,并十分看好包括HPV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在内的成人疫苗市场未来的发展。“整体对于生物医药行业,其发展和投资逻辑就是创新+消费升级这两条线,我认为这也是疫苗细分行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然而,我国的疫苗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当中,在新型佐剂技术上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亟待完善。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肿瘤中心主任魏于全提到,我国上市疫苗仍以铝佐剂为主,而最早的铝盐佐剂在1926年获批上市。而在国外除了铝佐剂外,还有MF59、AS04、AS01等新型佐剂研发。

“佐剂在研发疫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获批至有快一百年了,还没批准第二个。同样一个抗原,如果有新佐剂,产量获得几十倍的增加,保护率也能提升。因此新佐剂的开发是我国疫苗研发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魏于全院士表示。

依生生物总裁邵辉在介绍佐剂技术在新型疫苗开发中的应用和前景时,也直指佐剂在疫苗开发领域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佐剂可以让疫苗更有效一些,可以对先天免疫信号形成刺激,还可以增加其他一些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和活化。它的功能还是各方面的,除了对体液免疫有帮助,还可以刺激细胞免疫。”

苏州大学药学院教授刘密就佐剂技术在HPV疫苗研发中所起的作用时谈到,“如果增加新的佐剂,可以提高HPV疫苗的效果。”

新型技术AI也在赋能疫苗研发。斯微生物高级总监陈庚结合企业的具体实践说道,就mRNA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靶点筛选到mRNA疫苗制备的整个过程。

滨会生物副总裁崔艳芳也就企业的mRNA药物平台进行了介绍,通过不加帽,不使用核苷酸修饰,相对来说达到了降低成本、简化工艺的目的。

此外,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在会上发布了针对序贯免疫研究的最新成果,发现雾化序贯免疫程序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最高,发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粘膜免疫的免疫策略可以提供最佳保护。

04 国产新冠口服药物上市谁能拔得头筹?

继默沙东的莫努匹韦(Molnupiravir)和辉瑞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在国外获批上市,Paxlovid于今年2月11日在国内附条件批准,考虑到我国的药物战略储备及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需要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冠口服药物,到底哪家能够拔得头筹?

此次会上,公布了多款新冠中和抗体以及小分子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百汇理事会员童友之介绍,目前,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已完成美国等国家针对轻中症新冠患者 III 期全球多中心临床,结果显示普克鲁胺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住院/死亡率,对于服药超过7天的患者保护率达100%;并取得了多个发展中国家 EUA。

首个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的成功研发体现了中国创新和全球合作两者的结合。腾盛博药临床科研副总裁张峣在会上介绍,疗效方面的数据是可以显著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在门诊高危患者中降低80%。对我国重要流行变异株均保持中和活性。经过生物工程优化,两个抗体都长效保护作用的抗体,有预防价值。

歌礼制药的新冠口服候选药物RdRp抑制剂ASC10于近期获得重大进展,已向FDA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ASC11也有望成为治疗新冠肺炎有效药物。歌礼制药开发运营高级副总裁言月梅表示,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ASC1O(Rdrp)和ASC11(3CLpro)中,ASC11被认为是抗病毒治疗同靶点中最有效的药物,ASC10则有非常好的广谱抗病毒活性,不管是对野生株、Omicron。

在新冠小分子药物福布特韦福布特韦(FB2001)的最新进展上,前沿生物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创百汇理事会员谢东介绍,FB2001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除了对目前出现的变异病毒有效,对SARS、MERS也显示的良好抑制活性,在体内和体外显示出明显的药效作用和清晰的机制。后期准备在20多个国家和200多个临床中心开展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希望有一定的概率准确评价药物的有效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则在会上汇报了在抗炎症风暴中,抗重症新冠药物“注射用美珀珠单抗”的临床获益。该药物在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出院且无需吸氧患者比例,提高临床反应率、提高持续临床改善率,以及降低病毒载量、提高阴性率和转阴率、抗细胞因子风暴效果等方面,均显示出疗效确切,安全耐受性好。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西湖制药联合创始人胡奇还就其团队的新冠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其团队开发了两类靶向3CLpro蛋白酶的全新非共价抑制剂。其中一类(WU-04)有望通过与RTV联用,用于COVID-19治疗,另外一类中WP-2165由于活性优异,有望以单药用于COVID-19治疗及预防。

在新冠疫情下,慢病等方面的治疗也需要重新得到审视。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认为,现如今,每一种疗效基本到了饱和的程度,光靠单一方法的单打独斗,不可能改善疾病的治疗现状。只能开展整合型的诊疗方式,多学科参与和扩大学科融合,形成针对不同人以及不同个体化的诊治方案,最后才能产生优势效果。

相城生命科技港作为苏州市级重点项目,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以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为发展导向,初期规划用地300亩,一期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8.67万平方米,由14栋独立研发总部楼组成。二期占地面积49.47亩,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二类、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生物医药研发和精准医学检测四个细分产业,搭建公共产业服务平台,形成完善的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创新产业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园区。

扫描二维码了解

更多园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