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2020年净利增长近两成 PD-1销量增逾3倍

收藏
关键词: 恒瑞销量PD-1医药
资讯来源:财新健康
发布时间: 2021-04-20

导读


2021年一季度,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升至1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27%;国盛证券认为,未来随着PD-1等创新药的放量将快速拉动收入增长。未来三年,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50%



2020年全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77.35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母扣非净利润59.61亿元,同比增长19.73%。2021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69.29亿元,同比增长25.37%;归母扣非净利润14.71亿元,同比增长15.27%。图/财新数据提供



文丨 者 陈曦


4月19日晚,医药龙头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00276.SH ,下称“恒瑞医药”)披露2020年年度、2021年一季度财报,业绩维持增长,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有所上升,销售费用占比持续下降。

 

2020年全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77.35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母扣非净利润59.61亿元,同比增长19.73%。2021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69.29亿元,同比增长25.37%;归母扣非净利润14.71亿元,同比增长15.27%。另外,恒瑞医药一季报提到,剔除报告期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86亿元的影响,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为26.04%。

 

颇受外界关注的销售费用方面,近年来恒瑞医药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保持小幅下降,但目前这一比例仍超过三成。2021年一季报显示,恒瑞医药销售费用23.3亿元,占一季度总营收比例为33.63%。在恒瑞医药2020年年报中,销售费用占比则为35.34%。

 

恒瑞医药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领域。2000年10月,恒瑞医药在上交所挂牌,如今是A股医药生物板块流通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也是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重仓股之一。

 

国盛证券认为,恒瑞医药2020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预计公司2021年收入仍有望维持25%以上的增速,未来随着PD-1、吡咯替尼、19K等创新药的放量将快速拉动收入增长。未来三年,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50%。



……

热门文章:
如何打响



更多相关文章:  

PD-1医保谈判结果尚未出炉 恒瑞医药盘中已创历史新高 [2020-12-17]


医药行业近日高度聚焦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谈判。12月16日,医保谈判进入第三日,近年来的重磅抗癌药PD-1抗体药物被摆上谈判桌,备受各方关注。

 

PD-1,即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是人体免疫T细胞上的一种蛋白。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有识别杀伤作用,但如果肿瘤细胞表面带有的PD-L1(即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和T细胞上的PD-1结合、建立起信号通路,肿瘤细胞就可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针对PD-1或 PD-L1研制抑制剂,以切断肿瘤细胞和T细胞的信号通路,是近年肿瘤免疫疗法的热门方向。2019年医保谈判中,国家医保局首次将PD-1药物纳入谈判范围,最终国产药企信达生物制药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达伯舒”)成为当年惟一入选者。


【研报精华】创新药提速但财务稳健偏弱 复星医药能否追赶恒瑞医药? [2021-04-19]


估值水平和市值仅有恒瑞医药一半,复星医药距离龙头恒瑞医药的距离仍很远。

 

复星医药( 600196.SH /02196.HK)于近日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集团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均实现稳健增长。2020年,集团营业收入达303.07亿元,同比增长6.02%;归母净利润为36.63亿元,同比增长10.27%。

 

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以及医疗服务三个业务板块构成。其中,制药业务贡献超七成营收。财报显示,2020年,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80亿元,与前年相比基本持平;利润为23.55亿元,同比增长13.60%。


破解创新药入院难 多地试水拓宽购药保障渠道 [2021-04-10]


2021年全国“两会”以来,国家谈判创新药“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话题颇受关注。4月9日,财新记者在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举办的“畅议谈判药品落地”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国家医保局很重视该议题,也在探讨落地新机制的可能性。早在3月该话题热议之时,国家医保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就曾在安徽调研谈判药品落地工作,提出妥善解决谈判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自2016年来,针对价格高昂的创新药、独家药品,不同部委主导累计开展5次医保谈判,2018年国家医保局承接相关职能,目前医保谈判已实现每年一次、动态调整。谈判成功的药品获得准入医保目录资格,提升患者保障。但从首次谈判开始,谈判药品入院难的声音一直存在。随着近两年创新药获批和谈判成功的数量越来越多,产业呼声愈发强烈。(参见:财新周刊|国家谈判创新药如何入医院)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网站“财新网”,点击文末阅读全文,下载财新APP即可阅读全篇文章,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可直接订阅。)

     

责编|包志明
版面|赵今朝 张一凡



本文首发于财新网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授权、投稿及爆料请联络财新健康管理员
邮箱: denghuiliu@caixin.com
恰询: caixinhealth@caixi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