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例 | 张玉顺教授团队成功应用Lefort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完成Lefort上市后陕西地区首例“LAAC+ASD”一站式手术

收藏
关键词: 手术上市
资讯来源:门诊新视野
发布时间: 2021-01-06

2020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的阵发性房颤的51岁女性患者,成功植入Lefort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上市后西安地区首枚Lefort左心耳封堵器。该手术作为一例“LAAC+ASD”一站式手术,不仅体现了手术团队的精湛技术与精密配合,同时也掀开了陕西地区正式应用Lefort左心耳封堵器系统的全新篇章,为左心耳封堵领域国产器械的未来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完美植入 | 精准定位释放,无残余分流




MEMO LEFORT

患者女,51岁,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间隔缺损,入院查体正常,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断端回声增强,提示房间隔缺损,且综合超声结果提示为中央型,双孔房间隔缺损。经食道心动超声结果同样提示房间隔缺损,且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未见异常回声附着,未见自发显影,可实施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口径及深度测量结果如下:

经张玉顺教授团队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后,拟行“LAAC+ASD”一站式手术。先行LAAC再行ASD封堵,可较好的利用房间隔交通的解剖优势而简化手术操作;术中经股静脉路径,直接通过房间隔缺损将导丝送入左心房,进入左上肺静脉,沿导丝通路送入Lefort导引鞘管后,将猪尾导管送入左心耳。随后进行左心耳造影,测量左心耳口部直径及深度,结果显示,左心耳口部直径18.17 mm,左心耳深度22.43 mm,综合造影及TEE检查结果,最终选择盘面直径24 mm的Lefort左心耳封堵器。

术前造影结果

在张玉顺教授团队的精密配合及完美的技术操作下,整个释放过程一气呵成;随后复查造影及超声结果,显示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压缩比20.8%,经牵拉实验确认后予以释放。后续进行的ASD介入封堵手术也顺利完成,心脏血流恢复正常。随后张玉顺教授团队又成功完成宝鸡首例Lefort左心耳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术后造影

术后TEE显示左心耳封堵器释放完美

术后点评 | 张玉顺教授:为中国

患者提供全新选择




MEMO LEFORT

张玉顺教授:先心病合并房颤的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100倍,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年龄>40岁的ASD患者中AF的检出率为21.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60岁ASD患者中AF检出率更高达52%。且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单纯行ASD封堵不能减少AF发生率,ASD封堵术后仍有新发房颤的可能,未能降低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因此对此类患者实施ASD封堵+LAAC的“零级预防”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领域内的热点话题。

左心耳封堵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在房颤患者中预防卒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也证明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基础上,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由于房颤患者需长期抗凝,且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较低,而抗凝药物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出血风险,所以规范化抗凝治疗以及抗凝治疗的长期管理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左心耳封堵术的出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预防左心耳生成血栓引发卒中,降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另一方面,左心耳封堵术后只需进行一定时间的抗凝治疗,无需终身抗凝,大大减少了出血事件风险,为广大患者及术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该病例中,我院首次应用了Lefort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作为目前国内首个国产塞式左心耳封堵器,塞式设计植入后不占左心房空间,不影响心耳周边组织,内皮化面积更小;其次,Lefort的预装一体式设计无需术者手动组装,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导引鞘管的双弯设计能够更好的保证封堵器与左心耳开口的同轴,令封堵器植入更加精准。Lefort上市后在临床应用中展现了其优越的临床性能和应用效果,为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了全新选择。相信未来随着Lefort左心耳封堵器临床应用例数的增加,相关临床证据的逐渐积累,能够更好的造福中国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