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综观:生物科技行业报告发布率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手册》以本行业[1]高市值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选取A股、H股市值前49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行业整体发布率较高,部分企业尚未ESG报告[2]。从报告发布情况来看,49家样本企业中有16家未发布ESG报告,发布率达到71%。
超过一半的公司独立刊发ESG报告。从报告形式来看,在发布报告的企业中,有77%的企业独立刊发ESG报告,显著高于2020年的38%;与年报合并刊发ESG报告的企业占比为23%。
仅1/4的ESG报告篇幅超过40页。从报告篇幅来看,篇幅为40页以上的企业占比26%,与2020年持平。与证券、ICT、房地产等行业相比,该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

02.ESG报告透明度:A股公司ESG报告透明度较H股存在明显差距
-
港股上市公司的报告透明度整体优于A股。 港股上市公司在10项指标中有6项均分超过60分,而A股上市公司8项指标均分在30分以下;聚焦来看,ESG透明度评价结果低于60分的企业中78.8%为A股企业。差异的部分原因可能为沪深交易所尚未出台明确的ESG报告编制参照标准;随着本年度研究中透明度指数评分体系的要求提升,A股上市公司较港股的得分差异进一步显现。 -
港股上市公司ESG信披透明度略有下滑,A股小幅提升。 在第三方验证及流程效力说明外的评分项上,生物科技公司得分由1.85分升至10.20分,提升明显;此外,港股上市公司透明度指标均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下滑,其中披露范围与财务报告一致评分项分数的降低最为严重,意味着港股上市公司在披露ESG报告范围方面意识缺乏。A股上市公司部分评分有小幅上升,但总体评分水平仍然偏低。
03.ESG绩效分析:社会议题披露较高,尚缺乏量化目标及绩效的披露
《手册》基于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联交所《ESG报告指引》提出的报告实质性原则,评价并识别出制药业的8项实质性议题:

产品研发与创新议题上,关键量化绩效呈两极分化。多数港股上市公司对研发创新体系、研发投入等进行了完整披露;部分A股上市公司未在ESG报告中对本议题进行披露。量化绩效方面,将“研发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作为行业对比指标观察发现,行业内优秀绩效与落后绩效[4]之间差距较大。
样本公司在“社区与公益”议题上整体表现良好。87%的企业披露了自身的行动措施,半数以上的企业披露了在该议题下的量化绩效,但披露自身量化较少企业披露量化目标。
环境相关议题表现较差。主要表现在企业对量化绩效及量化目标的披露不足。以当下热点议题“应对气候变化”为例,多数企业并未对“单位营收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可比的量化绩效进行披露。我们建议企业重视自身环境影响,对资源使用和废弃物排放加大管理措施并定期披露量化绩效表现。
04.议题管理建议:生物科技行业需加强对“产品研发与创新”议题的披露
研发及创新是生物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上市公司,应当在ESG报告中详细披露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方面的投入、成效以及进展,回应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生物科技行业公司对该议题的披露现状如下:
产品研发与创新议题综合表现较差,有待提高。此议题“目标方针”指标的得分最低,因为大多数企业仅对目标方针做简要描述甚至未作披露,样本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进行披露了量化目标。在“行动措施”上,多数企业主要披露了产品创新的行动措施,但缺乏对量化绩效的披露。建议上市公司重视自身研发与创新,披露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方面的投入、成效以及进展,回应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产品研发与创新议题中港股上市公司表现较为优秀,原因是多数企业在“社会”章节中进行了披露;而A股企业表现欠佳,许多公司尚未在ESG报告中涉及“产品研发与创新”议题。
“研发金额占营业收入比”同业间差距较大。在本次选取的样本企业中,优秀绩效与落后绩效之间差距较大,优秀绩效企业的绩效是落后绩效的2倍有余,可见同业中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各有高低,部分企业创新与研发投入不足。
结合所在行业业务特征,披露自身当前研发计划与已取得的进展,包括但不限于研发管线进展、知识产权与专利情况等;
披露企业科研实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研发合作伙伴、研发团队建设、研发人员构成与留任、核心人员培养等;
披露在创新与研发方面的投入绩效,以及未来投入计划。








商道纵横可为上市公司提供ESG信息披露咨询、ESG管理提升咨询等服务,协助上市公司以专业性、针对性和持续性诊断为基础,实现持续改善与提升。如欲深入了解ESG信息披露、ESG风险与绩效管理、ESG评级提升等更多信息,请联系研究团队:
商道纵横
联系人:陈雯
邮箱:chenwen@syntao.com
电话:+8613681994804
E药经理人
联系人:王晨
邮箱:wangchen@y-lp-cn
电话:010-59942030
[1] 本行业指GICS行业分类中,医疗保健行业(35)下的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3520)下的生物科技行业(352010)。
[2] 对“发布ESG报告”的界定为单独或与年报一并发布的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命名),不包含载于年报重大事项中的披露。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7月30日。
[3] “ESG绩效”评价上市公司对ESG议题管理的情况,从管理实践(考察上市公司管理方法完善性以及披露完整性)、量化绩效表现(考察自身ESG绩效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两个维度开展评价。详细介绍见《手册》完整版。
[4] 优秀绩效代表公司在该指标上处于同业领先排名,落后绩效代表处于行业落后排名,详细界定见《手册》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