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大家在嘉定的马路上看到有司机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开车,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是合法和安全的。目前,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项目(首期博览公园)已完成测试环境建设,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示范应用项目于6月正式启动,AutoX于今年8月在上海获得了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资质,体验者可通过“高德地图”APP呼叫AutoX自动驾驶车辆。在嘉定,自动驾驶技术不再囿于封闭测试区里的“小路考”,开始向着开放道路里的“大路考”出发。
截至目前,嘉定已建成了国内首个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数据分析和监管中心。截至8月底,全市已累计向20家企业发放119张测试及示范应用牌照(其中示范应用牌照40张),其中14家企业在嘉定区域内完成测试。
“ 上海是我们最重要的测试运营的一个场景。”滴滴自动驾驶公司首席运营官孟醒说,“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自动驾驶,可能需要三个东西:需要AI,我们车上的智能能力;需要数据,足够多的数据是AI的‘燃料’;需要在一个足够大的网络上进行服务,最终的场景是要落到服务上的。”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孟醒的观点,可以点醒一批传统“汽车人”。在他看来,数据的迭代应基于场景的开发,这可能就是干了一辈子的传统“汽车人”要彻底改变理念的地方。

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看来,过去人与车,车与基础设施,造车与用车之间基本上是孤立的,信息交换很少。而在当下,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大型移动设备,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多种创新生态的交互点。
2016年,上汽集团联合阿里集团推出“斑马”系统,首创互联网汽车新品类,近5年累计销量超过180万辆。“明年我们在嘉定将投放至少100辆5G的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在嘉定区进行大规模的运营,通过更多的道路典型应用场景,打磨5G应用、智能驾驶等智能网联技术的产业化运用。”祖似杰说。
目前,嘉定已集聚9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包括大陆、博世、法雷奥等外资零部件企业以及上汽零束(上汽集团软件中心)、华为、滴滴、AutoX、小马智行、地平线等国内零部件、出行服务领域企业,一个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生态圈正在形成。

在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看来,未来的十年,是智能汽车、智慧道路协同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必须把车、路、云深度融合,来构建一个协同式的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解决现在单车智能和传统交通管理的局限,真正实现高效安全的交通和出行。
2015年6月,嘉定区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建设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至目前,嘉定已建成两个功能互补的封闭测试区,累计为9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超过1300天次、超过10000小时的测试服务。在开放测试道路方面,开放测试道路总计53.6公里、覆盖65平方公里,一期15.8公里开放道路已完成建设,二期37.8公里开放道路测试环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年内第三期261.4公里测试道路也将开放。
展望未来,嘉定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十四五期间,嘉定将建5000座5G基站,开放道路达到1300公里,实现嘉定区464平方公里全覆盖,通过这些建设,让更多的场景能够开放出来,让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提升更快,让人们各种出行的需求得到满足。”嘉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嘉定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陆祖芳介绍。
撰稿:李华成、 胡思凡(见习)
摄像:张晓冬
编辑:王丽慧、卢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