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超10亿元引进,再鼎医药、强生、优时比等都在研发,这一靶点为何备受青睐?

收藏
关键词: 石药靶点研发强生医药
资讯来源:医药观澜
发布时间: 2022-10-11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10月10日,业界传来消息,石药集团与和铂医药达成一项超10亿元人民币的授权合作,获得后者抗FcRn单抗巴托利单抗在大中华区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的独家权益。这一合作再次引起了业界对抗FcRn抗体研究领域的关注。


FcRn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新药靶点。 2021年12月,抗FcRn抗体研究领域迎来重大突破, 全球首款抗FcRn抗体efgartigimod在美国获批上市 目前,该药也 已在 日本和欧盟获批,并于2022年7月在中国递交了新药上市申请,再鼎医药拥有该药在中国的开发权益。 此外, 全球还有多款抗FcRn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多款正在中国开展3期临床试验 本文中,我们就来看看抗FcRn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以及针对该靶点还有哪些开发潜力。

FcRn的生物学功能

FcRn中文全称为新生儿Fc受体(The neonatal Fc receptor)。据文献报道,最早对FcRn的研究可追溯到1958年。早期,科学家们发现,在胎儿及新生儿时期,FcRn在免疫球蛋白从母体转运至新生儿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体通过胎盘内合胞滋养细胞的FcRn、新生儿通过十二指肠和空肠段肠上皮细胞上的FcRn,分别完成与IgG结合、内吞、转运和释放过程,帮助IgG进入新生儿循环以产生被动免疫,降低早期感染风险。

FcRn介导IgG转移(图片来源:参考资料[6])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除了新生儿时期,FcRn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持续表达。同时,FcRn广泛表达于各个组织的细胞中,包括造血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在生物学功能方面,FcRn有2个主要配体:IgG和白蛋白。FcRn能同时结合IgG和白蛋白,保护单体IgG和白蛋白免受溶酶体途径降解,促进再循环利用,从而有助于维持血清IgG和白蛋白稳态。

因此,通过改变pH值、改变结构、以及合成筛选出与FcRn竞争性结合的分子和多肽等方法来调节FcRn亲和力,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例如,增强FcRn亲和力、延长IgG半衰期可有效延长疫苗的有效性,减少增强免疫接种的次数;延长白蛋白的半衰期,有助于药物转运,改善治疗药物的疗效。

此外,该领域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开发药物来抑制内源性FcRn与IgG的结合,从而治疗由自身抗体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自身抗体驱动的疾病中,机体的抗体攻击或损伤自身的蛋白质、细胞和组织,往往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例如,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免疫系统会攻击并破坏人体自身的血小板; 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IgG抗体会破坏神经和肌肉之间的沟通。

首款FcRn拮抗剂已获批上市

当下,基于FcRn这一靶点开发抗体药物被认为极具治疗潜力。通过开发可与FcRn结合的药物,阻断FcRn与致病IgG抗体结合,可降低IgG抗体表达水平,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面我们将介绍部分已进入注册临床或上市阶段的在研产品。

图片来源: 123RF

argenx公司/再鼎医药:efgartigimod

Efgartigimod是argenx公司开发的一款FcRn靶向抗体片段,再鼎医药于2021年通过一项高达1.75亿美元的合作获得该产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该产品旨在减少致病性IgG抗体,阻断IgG再循环过程 2021年12月,efgartigimod在美国获批上市 (商品名为Vyvgart),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成人患者。这也是首个FDA批准的FcRn阻断剂。此外, 该产品 静脉注射制剂已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其皮下注射剂型的上市申请也已获得FDA受理

HanAll Biopharma/和铂医药/石药集团:巴托利单抗

巴托利单抗(HBM9161)是HanAll Biopharma开发的一款靶向FcRn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和铂医药于2018年获得了该药大中华区独家权益,并于近日将该权益转让给石药集团。巴托利单抗可阻断FcRn-IgG相互作用以加速自身抗体的降解,从而治疗各种致病性IgG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此前,该产品曾在中国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目前正在全球开展针对多个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其中针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试验已进展至3期临床阶段。

强生公司:nipocalimab

Nipocalimab是Momenta公司开发的一款可与FcRn结合的IgG1抗体,强生公司于2020年通过斥资约65亿美元收购Momenta公司获得了包括nipocalimab在内的研发管线项目。公开资料显示,nipocalimab旨在设计成为一款无效应子(effectorless)、高亲和力、对pH不敏感的单克隆抗体,以改善患者生命。此前,该产品 曾获FDA授予预防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儿药资格,并于2022年1月在中国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目前,nipocalimab正在全球进行多项注册性研究,适应症涵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优时比公司:rozanolixizumab

Rozanolixizumab一款具有高亲和力的FcRn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旨在减少致病性IgG抗体,阻断IgG再循环过程。该产品拟开发适应症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全身性重症肌无力、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等,目前已在全球进展至3期临床研究阶段。在中国,该产品
正在开展一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3期临床试验

此外,全球还有其它抗FcRn抗体正在研发中,限于篇幅有限,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基于FcRn特性开发的新一代药物

除了开发FcRn靶向抗利用FcRn介导IgG和白蛋白再循环的原理,来延长治疗性抗体的半衰期,减少肠胃外给药的频率,也已成为新一代治疗性抗体的主要领域之一。

例如,罗氏(Roche)在研crovalimab(RO7112689)就是一种采用了序贯单克隆抗体回收技术(SMART)的新型抗补体C5抗体,它结合了等电点、FcRn和pH依赖性亲和性技术。这些特点不仅使得crovalimab可以与C5高效结合,使内皮细胞对C5-crovalimab 的吸收增强、在体内对C5进行处理,而且也可以使FcRn介导的crovalimab高效再循环

再比如,乐普生物在研HX008(pucotenlimab),是通过使用人IgG4亚型针对人PD-1的人源化单抗。据介绍,HX008创新性地采用抗体工程技术,于Fc区引入突变,提高FcRn的结合亲和力,从而大幅延长其半衰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依从性。

FcRn对白蛋白递送至血液至关重要(图片来源:参考资料[7])

除了回收抗体外,FcRn还可以透过细胞膜进行免疫球蛋白的双向转运,从而为蛋白质类药物穿过肠屏障进入血液提供了可行的途径。这也使得FcRn有望成为实现药物传递的新方式。

其中,从肺吸入的给药方式就是口服给药之外另一个以非侵入方式输送蛋白质的途径。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Fc融合蛋白(EPO-Fc)的肺部递送,就能够使FcRn特异性的从肺腔转运进入体循环中,并同时具有类似于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可以看到,随着科学界对FcRn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FcRn在药物开发中的前景被广泛认可。除了作为潜在的分子靶标,它还被用来改善蛋白质和大分子载体类药物的特性。我们也希望,这些基于FcRn开发的产品能够在临床试验中获得验证,早日为患者带来疗效更好、安全性更佳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和铂医药与石药集团就巴托利单抗(HBM9161)大中华区权益达成协议. Retrieved Oct 10,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kTQ1VAq7UavpxNfQARj7nw
[2]重磅!石药集团获得一独家授权. Retrieved Oct 10,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dCYkedN9n5VL1bFHVf17HA
[3] 许铁兵 主编 ;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王艳[Z];甘井子年鉴;1996年
[4]董新廷.王艳在路上[J].新体育,2001(05):28-30.
[5]和铂医药巴托利单抗HBM9161针对全身型重症肌无力III期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Retrieved Sep 27,2021, from https://www.harbourbiomed.cn/news/255.html
[6]Roopenian DC, Akilesh S. FcRn: the neonatal Fc receptor comes of age. Nat Rev Immunol. 2007 Sep;7(9):715-25. doi: 10.1038/nri2155. Epub 2007 Aug 17. PMID: 17703228.
[7] Pyzik M ,  Sand K M K ,  Hubbard J J , et al. The Neonatal Fc Receptor (FcRn): A Misnomer?[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19, 10:1540-.
[8]宫照乾,徐雅楠,邓光存,吴晓玲.新生儿Fc受体免疫学功能及研究进展[J/OL].中国免疫学杂志:1-17[2021-10-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26.R.20210910.1141.002.html.
[9]王艳. 肝细胞FcRn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曙光[J]. 肝脏, 2018, 023(003):199-200.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