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中国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铂类(GP)化疗方案一线治疗的ORIENT-12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TO)上。好事成双,基于该研究,2021年6月3日,信迪利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GP化疗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的一线治疗。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用于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免疫联合GP化疗的方案。【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梁莉教授,从信迪利单抗的结构和特性、鳞状NSCLC的免疫治疗现状和ORIENT-12研究解读等方面进行深入访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转移专委会委员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常委
中国核学会核应急医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专委会常委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免疫分委会主委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
北京预防医学会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杂志》编委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
高亲和力、低解离速度、高饱和受体占位率、低免疫原性,共同造就信迪利单抗高效低毒的特性
梁莉教授:T细胞在肿瘤的免疫逃逸和免疫攻击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上有刺激因子,也有抑制因子,其中,PD-1是非常重要的抑制因子。T细胞进入到肿瘤的过程中,肿瘤细胞上带有PD-L1,肿瘤细胞上的PD-L1与T细胞上的PD-1相结合之后,T细胞就失去了识别肿瘤的能力和对肿瘤的杀伤作用,T细胞因此失活。为了抑制这样的作用,PD-1抑制剂被研发和问世,阻断T细胞上的PD-1和肿瘤细胞上的PD-L1相结合,使T细胞恢复活性。
从结构上来讲,PD-1抑制剂通常采用IgG4免疫球蛋白。之所以采用IgG4,是由于IgG4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效应较低,对T细胞本身的效应也较低。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每一个可变区还有3个可变环,是互补决定区域(CDR)。CDR区域是参与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区域,在所有PD-1抑制剂中,CDR都是有不同的,所以每个PD-1抑制剂都是不同的药物。
信迪利单抗也对CDR做了很好的修饰,从而具有更好的亲和能力和更低的解离速度。临床前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与抗原结合的能力是纳武利尤单抗的43倍,是帕博利珠单抗的24倍;解离速度是纳武利尤单抗的1/18,同时也是帕博利珠单抗的1/91。因此,这样的特征使信迪利单抗在体外研究中表现出更多的效应。进一步从动物研究来看,信迪利单抗的受体占有率达到95%,使它在T细胞上更难解离,效应更持久。在临床研究中,我们也看到信迪利单抗与肿瘤细胞有更高的亲和力、更低的解离速度,所以,信迪利单抗在体内具有很强的持续作用。另外,所有的抗体都有免疫原性,免疫原性越低,产生的副作用就越低。临床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更低。
总体而言,信迪利单抗是一个高效低毒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鳞状NSCLC治疗选择较少,免疫治疗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满足临床实践需求
梁莉教授:鳞状NSCLC与非鳞NSCLC完全不同,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有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但是晚期肺鳞癌患者只有化疗和免疫治疗这两种治疗手段。目前,PD-1抑制剂已经将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到2年左右。在临床应用中,我们需要分层考虑,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它主要适应于PD-L1≥50%的人群。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
实际上,在中国肺癌治疗临床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较多,尤其是肺鳞癌患者,他们通常长期吸烟,肺功能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PD-1抑制剂+化疗+抗COPD药物,能否获得更好的疗效?未来,这方面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另外,亟待解决的还有,需要明确哪一些患者更容易从PD-1抑制剂+化疗中获益。包括对于毒副作用的预测因子,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所以,未来在鳞癌领域的研究方面,还需要很多临床实践来进一步探索,以期在临床治疗中将PD-1抑制剂应用得更好。
信迪利单抗ORIENT-12研究开创联合用药方案先河,联合吉西他滨+铂类(GP)便捷、经济、安全
梁莉教授:ORIENT-12研究的重磅公布,开创了一种新的联合用药方案的先河。其他PD-1抑制剂在鳞癌领域的研究都是与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进行联合,而ORIENT-12研究是第一项采用PD-1抑制剂与吉西他滨+铂类(GP)联合的临床研究。这是这项研究设计的亮点。从研究数据来看,ORIENT-12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PFS),信迪利单抗+GP组对比单纯GP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和4.9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约47%(HR=0.536,P<0.00001),这个结果令人欣喜。
我们之所以对这项研究抱有很大的期望,主要是因为信迪利单抗和化疗的联合方案是非常不同的,比如吉西他滨,它不需要预处理,对PD-1抑制剂的疗效也几乎没有影响。吉西他滨不需要激素处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吉西他滨也在医保范围之内,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信迪利单抗+GP在安全性上也具有优势。对于一个临床治疗方案来讲,我们希望它高效低毒,更适合患者使用。总体而言,信迪利单抗+GP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使用采用该治疗方案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ORIENT-12研究为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非紫杉类的药物能否与PD-1抑制剂联合?ORIENT-12研究对此进行了非常好的探索。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患者可以从信迪利单抗+GP的治疗中明显获益,包括一些糖尿病患者或高龄患者,可能都会从中获益。
信迪利单抗在肺癌领域中布局完整,前景广阔
梁莉教授:肺癌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NSCLC。之所以将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神经分泌癌统称为NSCLC,是因为在以前只有化疗的年代,它们的治疗方式、选择的治疗方案、疗效都是相似的,无论是PFS、客观缓解率(ORR),还是总生存(OS)都差不多。因此,临床把NSCLC作为一类疾病来统称,现在随着我们对肺癌的认识,很多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需要将NSCLC进行细分为鳞癌、腺癌等。
除了鳞癌之外,信迪利单抗在非鳞癌领域中也有很好的布局。ORIENT-11研究主要针对的就是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NSCLC患者,同样得出了非常不错的结果。ORIENT-3研究是一项二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使用信迪利单抗和多西他赛进行头对头比较,结果发现,信迪利单抗单药的ORR达到25%,较同类PD-1抑制剂在各自的二线治疗临床研究中的ORR更高。另外,信迪利单抗对比化疗的PFS也明显延长,OS接近12个月,这是其他PD-1抑制剂单药二线治疗不具备的特点。因此,信迪利单抗在晚期NSCLC领域整体治疗布局上较为全面,既有一线联合化疗的治疗,也有二线单药的治疗。
排版编辑: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