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杰学术 | 报道
肠道菌群的紊乱与炎症性肠病、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紊乱等疾病发展密切相关。翻译后修饰(PTMs)对调节蛋白质活性极其重要,其功能和调控机制逐渐成为了肠道菌群研究的热点。赖氨酸酰化修饰是一类与代谢调控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调节多种细胞功能。
近日,Daniel Figeys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Exploring the Microbiome-Wide Lysine Acetylation, Succinylation, and Propionylation in Human Gut Microbiota ”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使用基于质谱的宏修饰组学(包括乙酰化、丙酰化、琥珀酰化)对人类肠道菌群样本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发现赖氨酸酰化修饰在人类肠道菌群中广泛存在,不同的赖氨酸酰化修饰水平在具有不同代谢能力的微生物种属中特异分布,表明了宏修饰蛋白组学技术对微生物组物种分布及功能研究的重要价值。
图1 宏赖氨酸酰化修饰分析的工作流程
图2 赖氨酸酰化修饰在人类肠道菌群中的分布
进一步生信分析揭示了人类肠道菌群赖氨酸酰化蛋白的分类特征,揭示了人类肠道菌群中不同赖氨酸酰化类型的特异性分布特征。对所有已鉴定的Kac、Kprop或Ksucc肽进行的分类分析(Taxonomic analyses )显示,在肠道菌群中大多数赖氨酸酰化肽来自厚壁菌和拟杆菌。且Ksucc更特异性分布在拟杆菌中(相比厚壁菌而言),物种间分布特异性比Kac和Kprop肽更显著(图2 E和F)。属级成分分析(Genus-level composition analyses)表明,拟杆菌属的两个属Bacteroides和Prevotella是琥珀酰化Ksucc宏修饰组层面的优势属。Ksucc宏修饰组中厚壁菌属Faeccalibacter的比重明显低于Kprop-和Kac修饰组。说明人类肠道中的琥珀酸产生菌广泛分布在类杆菌门中(图2G)。
图3 赖氨酸酰化蛋白的功能和分类特征
研究表明了宏修饰蛋白组学技术对微生物组物种分布及功能研究的重要价值,为更深入的肠道菌群调控疾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研究健康和疾病个体的赖氨酸酰化特异性代谢酶的丰度改变和/或相互作用,将提供更多关于肠道菌群代谢调控的见解,有助于理解复杂宿主的机制−微生物组间相互作用。
景杰生物宏修饰蛋白质组学,覆盖乙酰化、巴豆酰化、琥珀酰化等十余种翻译后修饰类型,精准绘制复杂微生物组的蛋白表达谱、修饰谱,前瞻性地帮助破译“菌群-宿主-环境”之间复杂的互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Xu Zhang, et al., 2020. Widespread protein lysine acetylation in gut microbiomeand its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Xu Zhang, et al., 2021, Exploring the Microbiome-Wide Lysine Acetylation, Succinylation,and Propionylation in Human Gut Microbiota. Anal. Ch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