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首次公开历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亮相

收藏
关键词: 亮相
资讯来源:上海黄浦
发布时间: 2020-08-28


由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一、二辑日前在沪首发亮相。这意味着上海博物馆撩开馆藏文物的神秘面纱,首次全面公开其历代碑帖珍藏。

上海博物馆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馆藏单位,其所珍藏的历代碑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2003年,随着《淳化阁帖最善本》的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金石碑帖珍藏曾引起国内外的轰动。经过十多年的论证和准备,上海书画出版社与上海博物馆达成了《丛刊》的编辑出版共同意向,选题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丛刊》第一辑、第二辑十种终于面世。





《丛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第一二辑十种碑帖中多为声名显赫的名碑名帖,在书法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不乏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丛刊》入选碑帖均为希世之珍。上博入藏的碑帖,均曾经由重要藏家累世递藏,来历清晰,其中不乏孤本、稀见珍本。《丛刊》选目,以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衡量尺度,以初拓、旧拓、精拓、善拓、未刊为前提,对馆藏碑帖实物做了全面查核和考订。

第一、二辑率先从上博图书馆所藏入手,甄选出独具特色的十种珍品。其中有被誉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系著名的明拓“黄帛本”,被誉为公藏《石鼓文》第一佳拓。《大观帖卷一》为宋拓本,曾经朱彝尊、蒋祖诒、褚德彝等递藏,因未见著录,故不为世人所知,或为海内孤本。《大观帖卷七卷八》为宋拓《太清楼二王法帖》残本,曾经杨中讷、彭志杰、汪宝礼、吴云递藏,与国家博物馆藏《大观帖卷七》、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卷八》堪称双璧。

为确保《丛刊》出版的“还原度”,上海博物馆在拍摄阶段使用了8000万像素的中画幅相机拍摄。在印前调色阶段,上海书画出版社和印刷厂经过特别允许,多次反复核对原帖比对。选纸上,采用了高克重进口艺术纸,印刷上,则采用全新高网线五色印刷技术。

这样的“原汁原味”还体现在《丛刊》的整体呈现上,除了“原色原大”精印,还完整呈现了包括题跋、印鉴在内的全貌。此外还另附别册,由上博专家撰文,详尽解读碑帖内容与版本,对碑帖正文、题跋及藏印进行了释读。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在没有照相和复印技术的年代,碑帖拓本流传稀少,成为收藏界不轻易示人的秘宝。近年来,作为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馆藏单位,上海博物馆对馆藏碑帖收藏的整理、研究、出版重新予以规划和组织,冀望尽快向社会展示其整体面貌和独特价值,也加快合理利用的步伐,让这些民族瑰宝能为大众所亲近和分享。


上海书画出版社曾因出版上博藏《淳化阁帖最善本》,树立了当时国内碑帖出版的标杆。此次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选本经典,再树碑帖出版的新标杆。


来源 / 周到
编辑 / 黄骞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疫情防控,每日大转盘活动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