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导读】拜登发布新行政令,指示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外国在美投资和企业并购做出更严格和明确的审查,尤其是来自「竞争或敌对国家」的交易。


-
某项交易对可能有国家安全影响的美国关键供应链的复原力的影响,包括国防工业相关的供应链。
-
某项交易会影响美国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包括但不限于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量子计算、先进清洁能源和气候适应技术。
-
某项交易可能影响行业投资趋势,进而影响美国国家安全。
-
某项交易可能产生威胁、损害国家安全的网络安全风险。
-
某项交易对美国人民的敏感数据构成风险。






2018年,《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获国会通过,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了CFIUS的权力。
该法案改变了外资交易当事方向CFIUS报备相关事项的「自愿原则」,也就是说,即使企业不报备,只要CFIUS认为交易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即可进行单方面审查。
另外,此前只有涉及变更被公司控制权的收购和投资,CFIUS才会进行审查。该法案通过后,只要涉及敏感技术和国家安全事项,即使公司控制权不改变,也要进行调查审核。
而且,调查过程不公开,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保密,最终能否通过审查,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按照规则,如果CFIUS的初步审核(30天)发现交易确实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会进入第二阶段的调查(45天),同时与当事企业协商 ,提出限制性条件和整改要求。
一般协商不成,成功收购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企业多半会主动放弃交易。如果不放弃,继续走流程,则上报给总统做最后定夺(15天)。
真正走到这最后一步的公司并不多。
据《界面新闻》统计,从CFIUS设立起的1975年至2019年,历任美国总统一共叫停了7次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这7次交易,有5起与中国有关:
1990年,老布什叫停中国航空技术进口公司对美国西雅图航空零部件制造公司MAMCO的收购。
2012年,奥巴马要求三一集团在美国的关联公司Ralls Corporation将其在俄勒冈州收购的四个风电项目转手。
2016年,奥巴马叫停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厂爱思强在美国的分公司。
2017年,特朗普叫停中资企业凯桥对美国芯片制造商莱迪思半导体13亿美元的收购计划。
2019年,特朗普叫停北京中长石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美国酒店软件公司StayNTouch的收购。
如此看来,此次行政令说是「不针对中国」,也就是听听罢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jonesday.com/zh-hans/insights/2012/06/common-misconceptions-regarding-cfius-and-the-cfius-process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9/15/fact-sheet-president-biden-signs-executive-order-to-ensure-robust-reviews-of-evolving-national-security-risks-by-the-committee-on-foreign-investment-in-the-united-st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