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非侵入性DNA甲基化检测对肺结节准确诊断的研究,文章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范建兵教授等研究团队。
据介绍,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血液DNA甲基化的新型诊断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
这种新的诊断模型在肺结节的分类方面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有助于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
。

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疾病的分期高度相关,例如IA期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5%,而IV期仅有6%。因此,筛查在肺癌的诊疗中至关重要。
近年来,液体活检因具有更简单、更安全、侵入性更小等优势,已被认为是癌症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无创早期检测方法依赖于鉴别肿瘤来源的核酸或血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在这其中循环肿瘤DNA(ctDNA)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PCR和基于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进步,ctDNA分析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已得到极大地提高。但目前的ctDNA分析大多是针对肺结节的基因层面进行,对于ctDNA的甲基化信息是否可以协助诊断尚待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389个肺结节患者血浆样品的靶向DNA甲基化测序开发了一个名为PulmoSeek的具有100个甲基化特征的诊断模型,并在140个血浆样品中进行了独立验证,测试样本包含了肺结节的不同阶段和亚型。
研究结果显示,在140个独立样本中的验证中,该模型的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Area Under Curve)为0.843,准确率为0.800。而且这种名为PulmoSeek的甲基化试验诊断方法,在区分肺部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方面显示出了优于PET-CT和其它预测模型的效果。它在肺结节大小为6-20毫米的亚组、I期恶性肿瘤组、实性结节组、部分实性结节组、以及磨玻璃结节组中,均保持了良好的性能。
研究认为
:这种基于血液ctDNA的甲基化模型,可以为肺结节的分类提供更好的测试,有助于对肺结节患者进行早期肺癌的准确诊断,指导临床决策。
据文章介绍,该研究也是迄今为止用来验证基于血液甲基化模型肺结节诊断最大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或有望成为诊断、治疗肺结节和肺癌的有力筛选工具。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Accurat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s using a non-invasive DNA methylation test. Retrieved Apr 21, 2021, from 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45973/pdf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