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RNA领域再获超亿元融资!产业化进入加速道?

收藏
关键词: 融资
资讯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 2021-12-04



今年年初,mRNA 疫苗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2021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其具有重大意义:mRNA 新冠疫苗有效性约为 95%,此前从未投入临床应用,可能带来医药领域的巨大变革。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之mRNA疫苗 ,来源:网络


就在近日,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HERORNA,下称圆因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由泉创资本领投,千骥资本跟投,成为国内致力于环状RNA技术开发应用领域的又一匹黑马。圆因生物由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于2021年4月创立,公司专注于利用环状RNA(circRNA)技术开发疫苗及新型疗法,致力于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疾病需求。目前,该公司已建立丰富的预防性及治疗性新药产品管线,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药管线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图为圆因生物融资情况,来源天眼查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以来,环状RNA领域早已获屡次巨额融资,此次,圆因生物的融资是今年继此前超5亿环状RNA技术研发的又一重磅业内消息,此前共有4笔投融资,获得融资的公司有Orna Therapeutics、Laronde和上海环码生物,其中Laronde公司A、B轮融资分别于2021年5月11日和8月3日获得Flagship Pioneering 5000万和4.4亿美元的融资额。


数据整理:生物谷


近期,圆因生物成功融资的消息,再一次向业内传递信号,环状RNA技术研发具有很大的优势及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前,圆因生物首席执行官汤晓东就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与线性 mRNA 相比,环状 RNA 技术在生产,热稳定性和治疗效果方面都展现出令人激动的优势和新药成药性。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在一系列的疾病领域将大有作为。”吉赛生物联合创始人刘明也接受相关采访中表示“环状RNA像一座金矿”。作为环状RNA研发领域的国内“黑马”——上海环码生物,于今年6月获取近千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其联合创始人兼CTO杨赟博士表示,环状RNA最大的潜力是能实现mRNA无法实现的药物需求。因环状RNA独特的构象,其在生物体内非常稳定,故其能够长时间的持续表达蛋白,使长效性的蛋白替代或者蛋白过表达的RNA药物成为可能。


当下,正值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紧张观察期,全球各国正在火速开展当下新冠疫苗对该变异菌株效用评估。在2021年初,圆因生物创始人魏文胜就在报道中表示:“环状RNA技术在新冠疫苗方面的应用转化,为未来一系列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我们也关注这项技术用于治疗性蛋白质或多肽的表达,以惠及罕见病和癌症的治疗。”


关于环状RNA(circRNA)


1976 年,德国科学家 Heinzl. Sanger 等人在 PANS 发表文章,证实了类病毒(Viroids)是一种单链共价闭合环状 RNA 分子,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环状 RNA 分子的存在。


2012年,斯坦福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表在《Plos One》的一项研究首次证实在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环形RNA分子而非线性RNA分子是一个更普遍的特征。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在活体中有时也有表达),也是RNA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环状 RNA 虽然不能表达蛋白,但它们可以在 mRNA 层面调控各类蛋白的表达,并且其调控作用存在细胞和组织特异性。


与传统的线性RNA(linear RNA,含5’和3’末端)不同,circRNA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不受RNA外切酶影响,表达更稳定,不易降解。


在功能上,近年的研究表明,circRNA分子富含microRNA(miRNA)结合位点,在细胞中起到miRNA海绵( miRNA sponge)的作用,进而解除miRNA对其靶基因的抑制作用,升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一作用机制被称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机制。通过与疾病关联的miRNA相互作用, circRNA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据悉,环状 RNA 将在改善生产过程复杂性、热稳定性、提高 RNA 疗法递送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或将为临床未成药靶点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显示,环状 RNA与各种生物过程相关,包括发育、稳态维持和病理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研究发现,circRNA 的靶向调控可能代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的潜在治疗策略[7]。同时,有些关键环状 RNA也被作为人类的疾病发生癌症诊断领域的重要分子,被认为是新型癌症生物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潜力[6]。Huang Y等的研究显示,环状 RNA——circSLC7A11 是肝细胞癌(HCC)治疗的潜在的新诊断和治疗靶点.


越来越多的资本注入的环状 RNA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必将助力我国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RNA疗法及其产业化。当然,此前不久,杨赟博士表示目前环状RNA疗法的开发仍处在萌芽期,仍存在多重挑战,如环状RNA的设计优化、环状RNA的CMC工艺开发、新递送技术的发展等。


Reference:

[1]权威发布:《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1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https://new.qq.com/omn/20210224/20210224A0BD2L00.html

[2]圆因生物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用于新药管线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https://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0_1_109247.html

[3]RNA疗法“吸金”新秀:环状RNA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583598823956996&wfr=spider&for=pc

[4]吉赛生物:环状RNA东风已来,产研服务要做,产业化更要杀出赛道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945805942673844&wfr=spider&for=pc

[5]杨赟点评 | RNA疗法领域的吸金新秀:环状RNA

https://www.sohu.com/a/488395848_120545254

[6]Chen Y, Yao L, Tang Y, Jhong JH, Wan J, Chang J, Cui S, Luo Y, Cai X, Li W, Chen Q, Huang HY, Wang Z, Chen W, Chang TH, Wei F, Lee TY, Huang HD. CircNet 2.0: an updated database for exploring circular RNA regulatory networks in cancers. Nucleic Acids Res. 2021 Nov 26:gkab1036. doi: 10.1093/nar/gkab103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850139.

[7]Li M, Zeng Z, Zhang A, Ye Q, Su S, Xia T. WGCNA Analysis Identifies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ssociated Circular RNAs That Interact with RNA-Binding Proteins and Sponge miRNAs. Int J Gen Med. 2021 Nov 23;14:8737-8751. doi: 10.2147/IJGM.S335108. PMID: 34849014; PMCID: PMC8627285.

[8]Huang Y, Ge W, Ding Y, Zhang L, Zhou J, Kong Y, Cui B, Gao B, Qian X, Wang W. The circular RNA circSLC7A11 functions as a mir-330-3p sponge to accelera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by regulating cyclin-dependent kinase 1 expression. Cancer Cell Int. 2021 Nov 29;21(1):636. doi: 10.1186/s12935-021-02351-7. PMID: 34844614.

[9]环状RNA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进程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1107/content-128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