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趋势,指明抗感染药物研发新方向

收藏
关键词: 药物研发研发药物
资讯来源:医药地理
发布时间: 2023-03-18

抗感染类药物是基础性用药,在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等各类感染病症以及其他疾病带来的并发症治疗中均有广泛应用,是临床用药中最主要的分支类别之一。


3月18日,在2023年第15届中国医药战略大会期间,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抗感染药物研发创新论坛”在石家庄顺利举行。本场专题论坛汇聚了国内临床、科研、企业界的知名专家,旨在共同推进抗感染药物领域的合作互促和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朱同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为与会嘉宾们带来了“噬菌体治疗耐药细菌感染临床研究”的主旨报告。朱同玉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噬菌体的用处、噬菌体疗法的概念、以及噬菌体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的治疗优势。他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例,讲解了如何将临床耐药菌适用于噬菌体治疗。噬菌体自发现以来即被应用于治疗或预防人类、动物等细菌感染或污染,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动物、食品工业及加工包装、医疗等多个领域以控制细菌病原体,缓解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抗生素耐药性向人类的传播。他分享了上海噬菌体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研究所的临床案例阐述了噬菌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譬如复杂尿路感染、全球首个新冠继发感染、器官移植、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骨感染等噬菌体治疗。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 华雪蔚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华雪蔚为与会者们带来了主题为“中国抗菌药物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的报告。她指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不应仅局限于病毒性传染病。她通过对抗菌药发展史的梳理,盘点现阶段抗菌药物在供需两侧存在的问题,并将国内抗菌药物现状与国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指出国内抗菌药使用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她表示,我国在耐药机制研究、药物开发技术与注册审批环境这三个基础支撑方面略显薄弱,产业因上下游的自我调节机制失效致使市场失去活力。为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她建议借鉴美国和全球的推动型与拉动型政策,以及英国AMR一体化监管模式,并在产业体系内进行引导与呼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菁以“抗菌药物研发策略与临床定位”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她认为,抗菌药物是作用于感染人体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而起效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不仅要评价临床疗效,还要评价其微生物学疗效,综合以上两者才能对其有效性做出准确评估。她通过对奈诺沙星、康替唑胺、西他沙星三个抗菌创新药PK/PD临床实验靶值特性进行分析,指出抗菌新药的剂量调整在相应适应症的给药方案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她表示,强化政策、产业、学院研究及医院的合作,制定更多适合国情的抗菌适应症指南,将对抗菌新药的临床定位、给药方案的优化、以及推动国内外抗菌新药审评认证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主任 董恒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恒进分享了主题为“抗生素全面价值的理论与应用”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中,他以中国抗菌药物耐药(AMR)为例,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和WHO应对AMR问题的举措,分析了AMR对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出基于新型抗生素全面价值内涵的思考。他表示,新型抗生素由于在使用时耐药性低,为了降低抗生素耐药的程度,提高新型抗生素疗效,从而降低抗生素耐药对患者和他人及社会效益的影响。最后,他表示,在抗生素耐药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临床的问题,还是影响公共卫生的问题,新药的开发需要政府的引导,在此过程中新抗生素药物的研发需要进行全面、合理和科学的评估。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陆伟根

论坛上半场主题报告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伟根主持。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上海多米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军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上海多米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军围绕“多肽类抗生素研发进展”的主题作了精彩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多肽抗生素(AMP)是一种环肽、线性肽、杂合的化学合成或生物发酵合成药物,其质量控制水平接近小分子药物。AMP具有高活性、低剂量、低毒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随后,他列举了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几类AMP及相关多肽类抗生素,在一系列深度分析后证实了多粘菌素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然而,多粘菌素的耐药性是重组多肽类抗生素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生产与过程控制引入生物药物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他对抗感染药物研发的前景予以肯定。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新药开发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张文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新药开发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文轩为与会嘉宾分享了“抗耐药细菌感染药物研发新策略”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抗菌药物的研发历史,抗生素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机制和近年协和医学院已上市的抗生素。他通过分析细菌拓扑异构酶II型抑制剂的新靶点抗菌药物,指出寻找穿透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原则与规律。由于细菌对铁离子要求较高,通过此方案,抗生素可以借助铁离子作为载体转移至细菌内部。他对AI指导研发抗生素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剖析,“AI+基因挖掘指导”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上的应用在未来将达到更高精准度。最后,他表示新型抗生素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新靶点抗生素研发还需要继续突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 梁连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梁连春以“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需求”为主题作出了精彩报告。他指出,中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根源是医疗知识的匮乏、治疗经验的不足、医生处方权随意性大。抗生素、人体和微生物是感染病诊治的三大要素,需要科学诊断的过程。他在感染性病毒方面列举了常见、少见与罕见病例,通过分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K/PD),对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时间依赖性药物的不同特性进行了对比。他对耐药菌敏感性特点进行了逐一介绍,在临床耐药菌抗生素选择上,应对不同的病因菌针对性地推荐药物,从而为临床医生建立正确的传染及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高恒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高恒妙分享了主题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感染治疗:老问题,新理念——《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的精彩演讲。他对近年有关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和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上述病因为大环内酯类耐药MP导致。他表示,2023版指南提出了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感染新理念,通过适当缩短抗MP治疗病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产生的可能性,当大环内酯类药物无效时,可优先考虑选择敏感抗MP药物,而非激素,当使用敏感抗MP药物后病情仍不缓解或缺乏有效进展,则再使用激素。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高级行业研究员 张修宝

论坛下半场主题报告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高级行业研究员张修宝主持。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