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来扬开展美丽江苏建设调研

收藏
关键词: 调研
资讯来源:扬州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0-08-26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赋予的“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省发改委牵头起草了《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做好规划编制,近日,省发改委资环处华建强处长带队来我市开展美丽江苏建设调研, 市发改委主任黄为民、副主任孙景亮 陪同调研。

20日上午,我委邀请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水利局、城管局等部门结合美丽江苏建设规划进行座谈交流。会上,市相关部门结合美丽江苏建设规划,汇报我市相关工作开展情况,重点交流了我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大运河文化带、不淹不涝城市、公园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书房等工作开展成效和特色亮点等。

20日下午开始,调研组一行深入生态科技新城、邗江区、高邮市和宝应县,实地调研我市万福大桥、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与项目负责人现场交流,询问项目建设成效和对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建议等。

万福大桥,是我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成效的最佳观赏点,扬州的城市中心、城市绿肺、城市门户,是建设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最佳实践区,“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的先行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示范区、江淮生态大走廊先导区和“人们心目中的扬州”最新展示区。
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位于江淮生态大走廊南段,是“七河八岛”生态中心的重要工程,按照“生态涵养、文化传承、观光休闲、市民互动”为一体的思路,充分利用廖家沟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城市中央公园和绚丽多彩的市民休闲乐园。
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江水道“七河八岛”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域保护区,公园范围内生态资源丰富,拥有“水、岛、林、鸟”等自然要素,被称为扬州的“绿肺”和城市的后花园,也是扬州“最佳人居环境”的核心地带,如今更是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先导区,初步建成了一个集淮河入江水道河流湿地保护、湿地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邗江槐泗河干河生态修复,是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通过“控源截污、河道疏浚、蓄水保水、调水引流、强化管理”等综合措施,实现了消除黑臭的目标。通过调水活水和水生态修复,提升区域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河道水质,整治后COD削减量达791.09吨/年,氨氮削减量达109.812吨/年。通过沿线影响建筑物拆建、堤防修复等措施,修补城市防洪薄弱环节,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工作成效得到国、省调研组的充分认可。
方巷镇沿湖村,是我市渔民上岸的明星工程,在全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战略布局的背景下,率先迈出了传统渔业转型发展的步伐,全年接待游客近28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超280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级最美渔村”、“中国特色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高邮市清水潭生态中心,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以原东湖省级湿地公园为依托,以生态为底色,集生态旅游度假、湿地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生态中心累积新增绿化2350亩,新湿地1200亩,陆地林木覆盖率达到38.5%,森林湿地覆盖率达到79.2%。生态中心内PM2.5常年保持在11微克以内,单位负离子含量超5000个,目前积极打造生态资源“旅游+”,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宝应荷园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案例,充分利用荷藕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目前已创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风景区、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湿地公园、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10多个品牌。
调研组对我市美丽江苏建设工作成效表示肯定,表示会在规划修改完善过程中,考虑将我市的典型案例、亮点特色等纳入,并对下一步我市如何落实美丽江苏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