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始办于2016年,旨在为各学科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讨会和人才洽谈会等形式,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复旦大学“卓越2025”人才引进计划和“超级博士后”计划的实施汇聚全球英才。

生物医学研究院(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简称“IBS”)成立于2005年5月,坐落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上海医学院内,2021年整体搬迁至新落成的科研2号楼,现任院长为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的表观遗传学家徐国良担任执行院长。
IBS经过16年的发展,先后获批“上海市疾病蛋白质研究技术服务平台”(2009)、科技部 “医学表观遗传与分子代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上海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2019)以及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建设项目支持的“表观遗传前沿理论及医学转化研究”战略创新团队和“基因表达调控”重点创新团队。

IBS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才引育并举,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全院教职员工中,现有全聘课题组组长(PI)5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10人,青年长江学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其它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0余人。
IBS成立至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Science、Cell、NEJM上发表研究型论文20篇,在Nature Genetics、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Molecular 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Catalysis、Nature Chemistry、JACS、Chem等国际高影响力杂志上发表研究性论文200多篇。研究成果先后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0)、“中国高校十大进展”(2010)、“中国十大医学进展”(2016)、“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21)等。
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
近年来,研究院在保持好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发展势头之上,还积极与复旦大学附属的多家高水平医院(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儿科医院等)进行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问题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提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临床-科研型引进人才模式,通过与医院的双聘不断提升研究院临床医学相关的转化研究水平。

青年科学家
1.年龄不超过40周岁,遵纪守法,思想道德端正,热爱科研和教育事业;
2.具有博士学位;
3.基础研究方向:在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取得一定成绩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
超级博士后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遵纪守法,思想道德端正,热爱科研;
2.在海内外大学即将取得博士学位或取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的博士/博士生;
3.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青年科学家
1.提供一流的科研环境和研究平台;
2.资深科学家指导申报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和科研项目;
3.学校统一提供的有竞争力的基础薪资和科研启动经费,根据学科背景,双聘到复旦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提供有竞争力的配套资源(包括薪酬、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助理等);
4.绿色通道直接认定“博导”资格,聘期前三年每年单列1个博士生招生名额;
5.直接入住人才公寓:两室一厅全装修住房(配备有基本家具);
超级博士后
1.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和科研环境;
2.学校统一的有竞争力的基础薪资,课题组还可根据个人情况配套;


申请截止日期: 2022年2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