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VEGF和补体!信达生物双特异性融合蛋白获批临床

收藏
关键词: 靶向获批临床临床信达生物获批
资讯来源:医药观澜
发布时间: 2021-06-15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显示,信达生物1类新药IBI302获得一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根据信达生物官方资料,IBI302是该公司自主开发的一款“first-in-class”在研药,是全球首个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补体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

截图来源: CDE官网

据介绍,IBI302是一种创新性双靶向特异性重组全人源融合蛋白,可以同时抑制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生成和补体活化通路。N端为VEGF结合域,能够与VEGF家族结合阻断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血管新生,改善血管渗透性,减少血管渗漏;C端为补体结合域,能够特异性结合C3b和C4b,以抑制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经的激活,减轻补体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

IBI302本次获批的临床研究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公开资料显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血管损伤和新血管形成导致血液和/或液体泄漏到视网膜时,就会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当受损的血管引起黄斑肿胀时,就会发生DME。虽然VEGF抑制剂单药注射可显著减少DME引起的视力丧失,但频繁眼部注射和就诊相关的治疗负担可能导致治疗不足。作为一款抗VEGF-补体双靶点药物,IBI302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 IBI302也具有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等疾病的潜力 。近年来以VEGF为靶点的抗体类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单一抗VEGF治疗方案主要针对 VEGF,更上游的关键因子没有得到干预,患者需要反复眼内注射给药。研究发现,补体激活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是AMD发病早期关键机制,是参与调控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高表达VEGF、促进RPE发生上皮间充质纤维化、触发感光细胞死亡的共同上游核心机制。

此前,IBI302已在中国获批针对wAMD、nAMD的临床研究。 在2020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上,信达生物公布了IBI302用于治疗nAMD的1期临床数据。 研究显示,BI302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疗效方面,可以提高最佳矫正视力、改善视网膜厚度和新生血管的渗漏与总面积; 安全性总体特征与现有单靶点抗VEGF药物类似。 2021年4月,信达生物宣布,IBI302的2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该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IBI302双靶点药物治疗nAM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期待IBI302的后续临床研究顺利进行,早日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Retrieved June 15,2021, from  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changePage&pageName=service&frameStr=25
[2]信达生物宣布全球首创眼科抗VEGF-补体双靶点药物 IBI302用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I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Retrieved April 29,2021,From http://cn.innoventbio.com/#/news/257

声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