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谷发现 | 默克助力中国生物技术企业本土创新,与丹望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收藏
关键词: 生物战略合作默克合作合作协议生物技术协议
资讯来源:张江药谷
发布时间: 2020-10-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药谷消息


近日, 在张江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M Lab ™ Collaboration Center),默克与中国生物技术初创企业丹望医疗展开战略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其3D细胞培养技术在患者来源类器官模型(PDO)中的应用。

 

图左:丹望医疗创始人、总经理 李俊强

图右: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默克科研解决方案中国副总裁 卫政熹(Steve Vermant)


据悉,默克上海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于今年7月开业,是默克全球九家中心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致力于与亚太地区生物医药企业展开合作,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提供培训和产业技术转移服务。此次与丹望医疗的战略合作是默克生命科学第一次与中国本土初创医疗创新技术企业的深入合作。

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科研解决方案中国副总裁卫政熹


“在政府宏观政策支持和不断增加的产业研发投入的背景下,我们见证了中国创新型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崛起,”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科研解决方案中国副总裁卫政熹(Steve Vermant)表示,“与丹望医疗的合作证明了默克正积极践行对支持本土创新的长期承诺,特别是在新兴生物技术领域。”

 

据悉,丹望医疗是一家创立于上海的致力于将最新的再生医学类器官技术临床转化的创新研发企业,专业从事类器官的研发,类器官是源于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体外细胞结构,它们可以自己组织形成类似于体内组织的“微型器官”,可以用作研究癌症发展、药物筛选和疾病建模。近日,国际类器官鼻祖Hans Clevers院士正式以联合创始合伙人和首席战略科学家身份加盟丹望医疗。

 

双方合作团队及合作见证嘉宾在现场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默克计划向丹望医疗提供3D细胞培养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来自默克中国团队和默克总部研发团队的专业应用支持,与丹望医疗共同优化针对类器官模型的3D细胞培养技术和工艺。类器官是指源自人体、模拟体内肿瘤组织生物特征的三维细胞培养物。

 

丹望医疗创始人华国强教授


“构建成功的3D细胞培养体系是获得稳定可复制、具有长期功能性的类器官模型的关键和挑战之一。与默克的深入合作将有助于我们优化最先进的3D细胞培养技术和解决方案,缩短类器官平台的研发周期,从而加速推动我们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活动现场,丹望医疗创始人华国强教授表示,


基于类器官、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治疗等创新技术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带来了重大进步,但在临床转化中还有一些需要探索和完善的伦理和法律边界。基于此,默克表示支持探索新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标准,并建立了独立的干细胞监督委员会和生物科技咨询委员会提供指导。活动现场默克表示愿意将在全球探索的项目管理和政策申报经验分享给中国初创企业和产业法规探索及制度管理者。


药谷对话默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专访环节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科研解决方案中国副总裁卫政熹(Steve Vermant)表达了默克助力中国本土新型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愿景。



Q
A
&

药谷君:

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M Lab ™ Collaboration Center)从7月开业到现在的2个半月的时间里,看到了中国的生命科学产业和企业的需求是什么?默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技术优势帮助中国初创企业?

卫政熹:


对于在张科科学城新开业的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我们的定位是打造贯穿整个制药产业链的端到端( End-to-End)服务,从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研发到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用默克全球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本土的生物技术企业。作为一家有352年历史,在全球66个国家开展相关业务的科技公司,默克深耕中国多年,我们看到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默克已经与中国一批知名的创新药企业如君实、复宏汉霖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我们可以提供包括从项目的孵化,一直到技术的转移和相关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工艺开发服务,满足创新药企业从早期的实验室研究,一直到生产工艺的开发和药物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设备、工艺和验证服务需求。默克希望未来在中国可以利用默克的这些能力激发、支持本土的创新。

   

近年,中国药监局(NMPA)也已加入了全球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议IC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组织。默克生命科学在过去两年里,围绕该市场动态展开了一系列战略项目,在更好的满足相关制药企业客户需求付诸了许多努力,比如通过论坛会等形式帮助客户了解相关法规进展,如何利用默克的创新高质量产品解决其质量控制和药物开发过程当中的问题。对中国的生物科技初创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高度关注这些企业的发展和需求,为其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和全球标准的解决方案,助力其加速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使他们从企业初始阶段开始,就确保在研药物的质量符合国际化的标准。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从转化医学角度,如何桥接学术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端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是个关键挑战。默克希望联合国内外科研界和产业界,通过论坛、圆桌会议等形式加强相关方的交流和对话,推动更多药物研发管线的“产学研”合作。未来,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M Lab™ Collaboration Center)在帮助桥接科研端和产业端的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Q
A
&

药谷君:

今天的签约合作是围绕类器官类项目研究发起的,在做类器官方面技术的研究的时候,会用到3D支架的技术,这是否是该研究方向的比较核心的技术?在这方面默克的强项和布局是怎样?

卫政熹:


作为一家拥有352年悠久历史的科技公司,默克在化学和材料料学方面也拥有全面的产品研发管线、专业技术和经验。我们期望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能把我们在化学和材料领域的产品和技术进行交互融合。



在做类器官方面技术的研究所用到3D支架矩阵(Matrix)物质是用于支持细胞的。默克现在做chemical- defined 水凝胶产品,便是默克即将在该领域推出的新产品。我们可以预见,3D细胞培养相关材料除了用于药物的体外筛选模型外,未来是有潜力应用到人体内部的,比如说一些再生医学。我们也在围绕该领域做一些3D生物打印材料的开发。


Q
A
&

药谷君:

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在服务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业方面有没有特殊的本土化服务,或者一些针对本地高发疾病相关领域研究的服务?

卫政熹:


作为默克9个全球M Lab™之一,在落地上海前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该合作中心需要围绕匹配全球生命科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构建,同时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客户的需求。默克在服务本土客户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迅速,在很多领域已与国际市场同步,比如在最近几年热门的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中国已有不少国际赛道的参与者。M Lab™可以做到配合不同类型和发展体量的企业在研究、生产时得到不同的定制化的服务,比如在M Lab™里有生物标志物研究实验室,用于中试规模的单抗药物生产的中试和工艺开发实验室、也有专注于培养基定制化、帮助客户获得高产高质量蛋白质产品的上游工艺研发中心等。

 

在药物发现的过程,通常是不需要去关注药物的适用人群的。在适应症和适用人群方面的研究是在临床阶段完成的。所以说对于默克所关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可以说大家所做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在临床使用药物的生产放大的阶段,则需要关注的是生产的高效和质量稳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正在搭建BioReliance® End-to-End解决方案GMP生物制药车间,将设有2000升生产规模的生产线,以满足临床批次的生物医药的生产需求。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为中国创新药企业提供更有竞争力的CDMO服务。


Q
A
&

药谷君:

默克如何帮助中国的药企在研发速度上赢得优势?

卫政熹:


生物制药领域里,药企希望在市场抢占先机,速度是关键因素。我们希望运用End-to-End生物开发中心以及验证服务实验室的能力,帮助客户加速其药物分子的开发,实现快速的放大和稳定的生产。客户了解自己所开发的药物,而默克在生物工艺开发领域是专家,通过合作能帮助客户将其药物更快、更安全地推向市场。

 

生物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和放大过程当中,工艺的稳定性、一致性、药物的得率,相当重要。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提供培养基定制化研发的服务,为客户定制特殊的细胞株,开发优秀的培养基配方,帮助客户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此外,我们在下游纯化过滤等工艺层面,提供很多的技术支持,以提高下游的药物终成品的得率,最终实现稳定的工艺和比较高的产率。


从药物研发的角度看,成本控制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更快速的把药物从实验室研究推向市场才是制药企业最终赢得市场的关键。默克生命科学在全球拥有300,000多种产品组合,丰富的经验和全球专家网络。我们正携手全球生命科学界解决行业内的棘手问题,从而帮助全球人们更快获得健康方案。近年来,中国正积极推进创新转型升级,默克已在中国市场87年,我们致力于成为中国生命科学界的优选合作伙伴。药企如果有兴趣与默克合作,让我们知道你们的痛点是什么、期望是什么?我们相信一定会找到共同合作的可能,解决挑战,实现共赢。


( 本文根据活动现场采访整理完成,照片由企业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