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 @浦东大学生,求职警惕八大陷阱

收藏
关键词: 公告
资讯来源:浦东人社
发布时间: 2020-09-24


了解更多

关注 浦东人社








警惕“黑中介”和“假猎头”陷阱




非法职业中介、非法人才中介,常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或是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高端职位,但在收取服务费用后,未依照约定提供中介服务,甚至失联。




防范提示



大学生在通过中介或猎头求职时,先看一证一照。“一证”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许可内容为职业中介或人才中介;“一照”指营业执照,在经营范围中有职业中介或人才中介业务。正规的中介机构、猎头公司会将上述一证一照悬挂在经营场所醒目处。对于网络上的所谓中介,须更加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于报酬较高、福利优厚的岗位,尽量通过用人单位官网查询或者向相关机构核实工作内容和性质等信息,核对薪资水平是否合理,以防被骗。




警惕“假兼职”陷阱




某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实际情况是求职者大额支付后,佣金和本金不会到账。警方调查发现,每天都有人因刷单返现被骗,被骗人数高达数万。




防范提示



大学生求职时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观。在网上求职要学会分辨网站的安全性,尽量选择政府部门的就业服务网站、正规大型招聘网站或大型企业官网。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警惕“乱收费”陷阱




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应聘者交费后,招工者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安排工作,钱财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人去楼空。一些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谎称招聘岗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适合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根本不会兑现,随后以各种借口敷衍应聘者。



防范提示


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大学生在求职时,如发现公司要求交报名费、培训费后才能招聘面试的,要谨慎对待。入职体检通常都是要求求职者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用。




警惕“扣证件”陷阱




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



防范提示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警惕“培训贷”陷阱




某些培训机构将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防范提示



大学生求职者要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参加培训前↓

  • 一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

  • 二要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

  • 三要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条件薪资水平大体一致。

同时,要注意保留足够的材料,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警惕“试用”陷阱




用人单位对新招聘人员会设置试用期,期间双方互相考察和适应。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结束,便以各种理由不通过试用或解聘。



防范提示



任何单位和企业的实习试用员工,公司都应对其支付薪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




警惕“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陷阱




现在有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精准的信息,往往会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前来。从求职者递交的海量简历中,精准获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




防范提示



大学生求职者要注意甄别招聘信息,查询招聘公司工商注册等相关信息,判断公司的真实性。同时建议,在简历中尽量不要透露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警惕“非法传销”陷阱




传销公司一般以招聘销售人员的名义招募人员,然后要求应聘者缴纳费用、提货款或者以购买商品等,再发展他人加入。有的人在高回扣的诱饵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亲人。上当之后又往往骑虎难下,最终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笔钱。




防范提示



国家明文禁止传销,大学生需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传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入会”时告诉你的职责之一是发展更多的人;交纳昂贵的会费;在工作场所很多人情绪激昂。大学生一定要警惕和远离传销组织。如果识别出为传销组织,大学生应立即采取适当方式终止打工,及时报警。

提醒广大求职者:

求职时

可到当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求职,如人力资源市场、职介中心、人才中心;也可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


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

要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


接到招聘邀约后

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


一旦发现黑中介

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如遭遇求职应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