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药品审评政策红利释放,中国新药研究标准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药企将目光投向中国,试图引入有潜力的在研创新产品直接扩充自身管线,但对中国创新药产品而言,要“走出去”仍然面临挑战。
国内创新药企加科思(01167.HK)近期发布公告称,公司在研的抗实体瘤药物SHP2抑制剂JAB-3312与帕博丽珠单抗及贝美替尼的联合用药试验已分别在美国完成首例两名患者给药,并因此获得跨国药企艾伯维(NASDAQ:ABBV)2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
这笔款项来自于加科思2020年5月与艾伯维签订的全球合作协议。当时的协议称,艾伯维获得SHP2产品组合的独家许可权,加科思则继续开展抑制SHP2活性的口服小分子药物JAB-3068和JAB-3312的早期全球临床研究。
研究完成后,艾伯维会承担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职责,加科思则有权在注册性临床研究开始前行使权力,以获得SHP2项目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和澳门地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力。
“我们和艾伯维在2020年5月达成全球合作协议,我们保留了中国的权益,把中国以外的权益授权给艾伯维,拿到了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未来在研发跟销售的过程中,还有8.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另外在中国以外的全球销售额当中,我们还有两位数的销售分成,这部分是我们的纯利润。”加科思董事长王印祥在近期一场沟通会上说道。
SHP2产品组合仅是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合作中的一例。礼来亚洲基金副总裁冯婷认为,由于药审政策改革、人才涌入创新药行业、资本市场成熟,包括科创板及港股允许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上市,过去几年,中国制药行业出现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药 | 天境生物在研新药签海外权益转让大单,投资人增持?[2020-09-05]
年初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药企天境生物(IMAB.US)和美国药企艾伯维(ABBV.US)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引发关注。双方合作的标的是由天境生物自主研发抗癌单抗lemzoparlimab(TJC4)的开发和商业化。天镜生物内部人士称,与艾伯维的合作潜在总金额接近30亿美元,刷新中国创新药企产品权益转让纪录。
9月4日消息披露后,天境生物股票当天开盘大幅上涨,涨幅一度达15%,收盘时股价报37.07美元,涨幅为3.63%。天境生物当日还宣布,已与由机构投资者组成的财团签署最终认购协议,将会通过私募配售(“PIPE”)的方式融资约 4.18 亿美元,相当于每股配售价格33 美元。
天境生物创始人臧敬五9月7日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天境生物一开始就定位在创新生物药,竞争对手的是全球的生物药公司。他透露,利用新增的资金,天境生物可以快速进入2.0版,例如他们准备在杭州建立生产基地,从一个研发公司,开始进入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
中国下一代伟大的创新药企长什么样 [2020-12-15]
这两天开始新一轮的药品医保谈判,还有刚刚结束被打了骨折价的医疗高值耗材集采,让产业界和投资圈很担忧中国创新药企业的未来。
刚刚开始三四年的中国创新药周期就这样结束了?一边是刚刚开始如火如荼的创新药研发,一边是海水般的商业化医保降价,中国创新药企就这样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怪圈,无法自拔?
我认为,真正良性的中国创新药周期才刚刚开始,伟大的新一代创新药企业将不断诞生。以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贝达药业为首的中国第一代创新药企,还有最早坚定转型的恒瑞医药,做了最早的fast follow尝试,当PD-1的K药、O药在美国进入最后临床阶段开始显示巨大潜力的时候,国内的几家药企开始首批PD-1研发。十几年前,当小分子靶向药物在EGFR、VEGF等靶点开始显示巨大市场潜力的时候,恒瑞医药开始做阿帕替尼、贝达药业开始做埃克替尼。
记者手记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竞赛升格 [2020-11-30]
过去十年,以肿瘤免疫PD-1药物为代表,中国创新药研发经历了以“跟随创新”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蓬勃发展,并初具规模。如今,创新药研发之路已进入第二阶段,对于“源头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
一个例子是,创新药企百济神州近日正式启用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研发中心,未来将聚焦于生物药研发及临床前研究能力建设。这是百济神州继北京昌平研发中心后,建立的第二个全球研发中心。
过去几年中,中国作为人才聚集地,成为跨国药企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的选项之一,但在跨国药企架构调整中,中国研发中心又经历了一轮关闭潮。如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亦有能力在本土设立研发中心,招揽人才,为下一步研发铺路。除百济神州外,近两年,亚盛医药、信达生物等也纷纷在苏州、上海等地设立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