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急救“起跑第一公里”!男子突发心梗,他们接力合作,生死竞速

收藏
关键词: 合作
资讯来源:健康温州
发布时间: 2020-09-2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9月21日,温州市中心医院、双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力合作,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一名73岁林姓男子突发心梗,在医院与卫生服务中心争分夺秒、无缝配合下,成功挽救了一位73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紧急,这里有位患者的心电图,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请你们确诊。”9月21日中午,温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安排了满满的一天心脏冠脉介入手术,DSA室里面一台接着一台手术井井有条地进行。突然,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群里收到一条双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李丰发出的一张心电图,并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症状。


看到这份心电图,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科主任季晓君知道,患者随时有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力衰竭、猝死等风险。“这应该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你们要尽快送到我们医院,我们在住院一楼等你们,尽量给患者争取时间。”


11时35分:送患者入院抢救途中



双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安排患者由120救护车送出。路上,温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和双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时刻保持着联系。


“患者还没有化验,怎么办?”“那就DSA紧急抽血。”


“不去急诊科吗?”“争取最快的时间,直接去住院大楼DSA,我们要插临时起搏器。”


“马上到了。”“我们已经在楼下等了。”


……




另一边,市中心医院院心血管内科科主任季晓君立即下达指令,组织人员网络会诊及进入胸痛流程。急诊介入团队判断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只有40余次/分,随时有可能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的风险。


通过与双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医师及患者家属的简单电话沟通后,在负责急诊介入主任医师林斌的调度下,绕行急诊直接送温州市中心医院DSA。DSA紧急腾出介入手术台,所有介入团队人员包括技师、护士、介入医师准备就绪,等待急诊心梗患者的到来。




12时16分:患者到达医院紧急抢救



医师戴海岳第一时间安排院内线路及120救护车和随车医师的对接工作。伴随着120救护车的鸣笛声,一位心梗患者被紧急送至温州市中心医院住院大楼门口。



不到1分钟时间,患者已被送到了DSA手术台上。心内科介入医护团队早已严阵以待,他们兵分两路,主任医师林斌和医师戴海岳给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副主任医师黄一伟开始桡动脉穿刺,没几分钟就完成了操作,患者的心率上到60次/分。



冠脉造影显示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在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下,林斌主任医师的介入团队迅速而娴熟地为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开通血管。患者很快转危为安,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




12时41分:患者成功完成手术



患者从到达医院至完成术手术仅用了25分钟。因较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使得患者发病闭塞的血管实现再通,挽救了大量濒临死亡的心肌,避免了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发生。现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患者安全至病房观察,估计1周时间内可以康复出院。



此次,急性心梗患者得以抢救成功,充分显示了医院胸痛中心联盟单位间的密切合作,搭建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挽救患者生命。




事实上,像这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时常上演。为了让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温州市中心医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打造核心抢救团队,不分昼夜,不辞辛劳,24小时待命。


9月20日,温州市中心医院启动了胸痛中心救治单元建设。通过医联体内信息资源的共享,协调联动形成急性胸痛救治网络,汇聚合力,进一步提高胸痛诊治能力,完善本区域的胸痛急救国家级地图,建设胸痛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诊疗的有效衔接。



以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工作为契机,努力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机构的示范标杆,促进医院卒中、创伤以及其他中心的建设,联合协同各学科以及各级医疗单位共同努力建立区域救治体系,让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希望通过胸痛中心救治单元建设,大大缩短了首诊为不具备介入手术条件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开通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改善了心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来源:市中心医院

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