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责任】“建议道地药材分级分类、优质优价!”多位医药界代表、委员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

收藏
关键词: 中医药医药中医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3-03-03

如何推动新政落地?怎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记者丨赵鑫娜


时值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由中国医药卫生行业27家协(学)会共同主办,人民网·人民健康协办、E药经理人和中国县域卫生承办的2023“声音·责任”医药卫生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于3月3日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


来自医药卫生界的24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线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信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以及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应邀在线观摩会议。


历经三年疫情大考,中医药发挥了关键作用,中西医结合、协同已成为未来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和优势。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推动新政落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亟待回答的重要课题。此次座谈会上,我们邀请到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中医药热点话题,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依发言顺序进行整理



 杨宇飞:

发展“智慧中医”新医学


杨宇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



智慧中医是应用人工智能通过国家中医药智慧云服务体系建立的新型医学体系,既不是信息中心建设,也不仅仅是数据中心建设,更不是“互联网+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网络化应用。


在2022年香港疫情爆发后,为广泛推广中医治疗理念,依据我国抗疫一线名中医诊疗经验,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智慧中医”治疗系统,以及根据诊断结果提供药方、智能配药的远程支持系统,使香港众多西医借助“智慧中医”进行疫情防控和重症医治,体现了数字中国、数字医学的突出优势。这方面的成功探索,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弯道超车。


“我今年的提案建议中医药管理局推动跨学科‘智慧中医’创新学科建设,全面系统地推进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希望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出台‘智慧中医’新医学指导政策,以中西并重的方式全力促进‘智慧中医’新型医学发展。”



 唐旭东: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既全面统筹又兼顾细节


唐旭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如今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医药发展各个层面进行了布局,形成了很好的实施方案。这么好的条件和氛围,更要把事情干好。


作为享受医疗服务的一方,广大老百姓对中医药是认可的。所以,如何结合当代疾病谱的发展,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怎样切实做好文化建设?值得思考。


而对于提供服务的一方,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包括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等,都需要把项目做实做细。此外,科技平台建设、中医人才培养也不可或缺。


再从医保改革角度来看,需要加强中医药优势病种的支持,包括同病种同价格,推广慢性门诊报销政策等。


基于以上观察与思考,唐旭东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做实做细。各级政府特别是卫生管理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足够重视,大调研、细落实,解决机制与活力问题;


第二是做精做优。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大学要加强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做精做优;


第三是兼顾高端和基层,即“顶天立地”。大型中医院要加强内涵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医疗业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惠及老百姓。基层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把基层中医药业务做起来。


尤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视健康医疗服务的落地,注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广,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与康复技术的特色优势,更好地惠及老百姓。注重基层卫生医防融合,把中医的养生观念、康复办法用到基层非常重要。



 阮鸿献:

加强中药种植、加工环节管理


阮鸿献 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药疗效是否显著,关系到中医优势的发挥和技术的发展。而中药疗效与药材的种植源头、生产加工等都密切相关。


都说道地药材,何为道地?适宜的气候、土壤,才能生长出符合要求的中药成分、含量,因此,需要出台关于道地药材的规范和分类标准。而通过大棚种植或者异地种植,对药材的有效成分或疗效会带来哪些影响,也需要准确的数据参考。阮鸿献希望,国家和行业层面能出台相应政策,在中药的“第一生产车间”即田间地头的种植、加工环节,加强管理、提升技术、保证品质。


同时,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相关政策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不够统一。这时既要保留传统精华,又要灵活应用。比如有国家在管理上采取“严进宽出”,确保了药材的高品质,这种机制值得借鉴。



 张伯礼:

整体提升中药材品质管理和数字制药水平


张伯礼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三年抗疫经验极为宝贵,特别是去年12月奥密克戎毒株“海啸式”爆发,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一个月内近10亿人感染。我们能走出疫情大流行,取得决定性胜利,其中在具体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方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经验需要认真总结,尤其要重视总结体制和机制上的贡献。一个地区爆发,多地区支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广大医疗机构也进行了对发热门诊、ICU等的集中扩容,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同时,在药品比如地产药的供应上,我们也进行了扩大产能、加强调配等方面的探索。


在我国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中药材的品质一直备受关注。“所以今年我继续提出:道地药材要由道地产区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并制定分级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实行优质优价。希望借此鼓励药农种好药、企业用好药,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药品质量。”


中药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拥抱”新技术,“希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使中药制药水平迭代升级,实现数字制药、智慧制药,这也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实,在这个领域我国已经努力了十年,建成了十几条数字化生产线,下一步是在全国推广应用,让几万条生产线都达到数字制药水平。




 徐浩宇:

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徐浩宇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中医药在健康领域的丰富实践和技术方法越来越受到认可。尽管如此,从整个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医药在传承创新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基于多年实践与思考,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抓好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夯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


二是要积极依托现代科技将中医药“讲清楚”,努力探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三是继续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要把中医药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通过多种途径推广中医养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保健方法,使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四是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健康中的独特优势。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对古典医籍精华进行梳理和挖掘,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是从政策上给予中医药发展持续支持,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和中医药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End—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内容权利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未经公众号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截图、复制、传播、展示、转载、摘编等)。如需授权请在本微信文章下方留言,已经获得公众号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精 彩 推 荐

医院发展  | 领军人物 学科建设  | 医共体建设  |  行业热点  |  县域大会 

政策解读  | 绩效改革  |  信息化建设  |  强县计划  |  人才梯队建设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