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2020中国Biotech融资TOP10
收藏
关键词:
融资
资讯来源:医谷 + 订阅账号
发布时间:
2021-04-06
▲点击上方的蓝色“医谷”关注我们
“置顶公众号”获取最有价值行业趋势信息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相关资料,2020年国内医药大健康领域共有1660起融资事件,披露的平均融资金额近4000万美元,基于相关评估模型和评分系统评,选出了2020年中国Biotech公司融资TOP10事件,以供参考。
联拓生物成立于2020年8月,由知名对冲基金Perceptive Advisors孵化。成立伊始,Perceptive Advisors就为联拓生物带来了来自其早期投资对象BridgeBio和Myokardia的相关药品的合作,包括BridgeBio正进行3期临床试验的选择性FGFR抑制剂infigratinib、治疗因RAS和酪氨酸激酶受体导致的实体肿瘤的SHP2抑制剂BBP-398;以及MyoKardia(该公司在2020年10月由BMS以130亿美元收购)的创新心肌病靶向疗法Mavacamten。
10月,该公司完成了3.1亿美元的Pre-IPO融资,上市目标极其明确。
同时,今年3月,联拓生物与ReViral达成合作,引进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创新型抗病毒疗法Sisunatovir,该药目前正在儿童和成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进行2期临床试验。
益方生物在2016-2019年先后获得礼来亚洲基金、国药资本、奥博亚洲、招银国际等机构领投和跟投的3轮共计1亿美元融资,2020年9月完成10亿元D轮融资,12月完成股份制变更,开启A股上市。
益方生物目前的产品管线包括肺癌、乳腺癌和痛风等的靶向治疗,进展最快的产品是靶向EGFR T790M的肿瘤候选药物D-0316,已经提交上市申请;用于乳腺癌治疗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D-0502正在中国和美国同步开展多中心的 Ib 期临床试验,针对痛风的D-0120已经进入I/II期临床研究。
创胜集团由奕安济世生物药业和迈博斯生物于2019年1月合并成立,整合两家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2020年1月创胜集团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12月完成1.05亿美元交叉轮融资,今年4月1日,创胜集团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聆讯材料,拟港股IPO上市。
目前创胜集团研发管线涵盖肿瘤、骨病、肾病等。进度最快的是PD-L1抗体MSB2311,处于II期阶段;针对实体瘤的人源化 Claudin18.2单抗TST001正在中美两地同步开展I期研究;针对实体瘤的第二代免疫治疗PDL1-TGFβ双特异性分子TST005也在中美两地获得临床试验许可。此外,创生集团在2019年3月与礼来签订协议,获得后者整个骨病创新生物药产品线(包括已完成2期临床试验的Blosozumab)的大中华区授权。
根据创盛集团招股书显示,在2019和2020两个财政年度,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414万和8098万元,相应的研发开支为2.15亿和2.00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 4.38亿和3.20亿元人民币。
自成立以来,康乃德共获得6轮融资,其中启明创投在A、B、C三轮融资中连续加码,2020年8月,该公司完成了上市之前最大规模的1.15亿美元C轮融资。今年3月,康乃德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总募资额约1.91亿美元,市值近10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目前康乃德尚未获得来自于主营业务的营收,其2019、2020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6亿元、1.51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1.69亿元、7.79亿元,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为候选产品的研发、临床等。
康乃德目前主要有4款候选产品,包括CBP-201、CBP-307、CBP-174和CBP-233,其中靶向IL-4Ra的抗体CBP-201已进入II期临床开发阶段,拟适应证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靶向S1P1的小分子CBP-307正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中开展II期临床试验,外周限制性H3受体拮抗剂CBP-174已进入I期临床,靶向IL-33的抗体CBP-233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瑞科生物在2019年完成5亿元A轮融资,2020年11月完成超1亿美元B轮融资,据外媒报道,瑞科生物计划今年在香港上市,募资约3亿美元,已与潜在财务顾问就此进行了磋商。
瑞科生物的主要业务是疫苗开发,目前已有HPV系列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结核病疫苗、重组新冠疫苗等,2020年5月,该公式产业化基地奠基,一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九价HPV疫苗500万支的生产能力,预计整个项目将于2023年10月开始试产,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新冠疫苗方面,瑞科生物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合作开发,其新冠疫苗生产基地预计今年5月试产。
赋源生物成立于2019年,在2020年8月完成了1.5亿美元A轮融资。该公司主要聚焦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针对罕见病及癌症治疗领域进行药物开发,其研发中心将建立一套完整的基因与细胞治疗的研发平台,包括病毒载体的构造及生产、大规模细胞和病毒生产的工艺开发以及下游的纯化平台,可容纳200多位科学家进行项目研究。目前该公司GMP生产设施的规划也已在全力进行中。
赛神医药成立于2020年1月,当年12月便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赛神医药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开发,目前的产品管线尚未披露。不过从创始团队来看,首席执行官利民是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合伙人之一,曾任GSK神经科学研发副总裁,首席医学官昂秋清拥有在中国治疗CNS疾病的10年临床经验,并曾在礼来、辉瑞和葛兰素史克担任CNS临床开发领导职位超过15年,加之中国较多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群体,该公司的发展值得关注。
作为中国基因编辑领域的领军企业,博雅辑因已经先后完成约7亿元融资。博雅辑因的创始团队是基因编辑技术领军人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的团队,这让该公司的技术实力有了强大的保障。今年1月,该公司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获得IND批件,成为国内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和造血干细胞产品。
此外针对癌症的异体CAR-T ET-02进展也较快,从研究进度上来看博雅辑因下一个申请临床试验的项目极有可能是该项目。2020年5月,博雅辑因与艺妙神州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异体CAR-T疗法,艺妙神州目前有两项CAR-T产品在2020年4月获批临床,两者的合作应当能带来研发和临床推进方面的速度。
和誉生物成立于2016年,当年便获得国药资本、泰福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的天使轮投资,此后4年累计完成4轮超1.4亿美元的融资,今年1月完成1.23亿美元D轮融资。据悉,和誉生物正计划在香港进行规模2.5亿美元的IPO,目标最快今年挂牌。
产品管线方面,和誉生物目前有4款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并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获得7个IND批件,另有10个在研临床前项目处于discovery 到IND-enabling等不同阶段,并将自2021年起逐步进入临床试验。与此同时,公司还成功与阿斯利康和X4 pharmaceuticals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其FGFR4抑制剂ABSK011已经开始临床研究,与阿斯利康合作的pan-FGFR抑制剂ABSK091已经获得临床许可,小分子CSF-1R抑制剂ABSK021已经针对多个瘤种进入临床研究。
安济盛专注重度骨骼、关节及肌肉疾病领域的全球首创新药研发,该公司在2020年8月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用于加快推进其重度骨关节肌肉疾病领域临床阶段和临床前创新药物的研发,包括在研管线中的5款产品。目前进度最快的是针对骨融合的AGA111,已经入临床I/II期阶段。
医谷:拥有最全医学大健康产业信息来源渠道,紧跟政策风向,传播最新行业资讯;聚集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投资人,挖掘跟踪创新项目,实现项目资本快速对接;网罗大量会展信息及展后报道,聚焦热门产品技术,阐述专家大咖独到见解。
张江科学城南部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期待您的考察莅临,共谋发展,021-681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