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30日,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智创新城•军民巧变身》专题报道了南极品牌:南极倪氏压载水管理系统,在荣获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金奖后,得到了世界各国船级社认可,现已成功获得批量订单。
从开发船舶水处理设备起步,南极机械如今拥有四大类近20个产品的生产线。多年来,南极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型船厂,被“极地号”考察船、远望系列测量船和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等国家重点船舶和国防工程广泛选用,并配套出口美国、俄罗斯、德国、挪威、巴西、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全球约有12000艘船舶装有污水处理装置,其中使用南极产品的就有8400多艘,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
南极产品为什么能赢得市场和国内外用户的青睐?主要是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倪治忠敢打敢拼,大胆探索,带领团队以创新推动发展,用匠心成就品质,在舰船防污染制造领域做精做专,做到极致,不断书写南极品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勇于创新,成就品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低档次产品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发展。”倪治忠一直坚持这样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创新基因,持续满足用户多层次、多方位的使用需求。
在地球的南极洲,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由于科考站常年有人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水如何处理便成了大问题。1985年,我国在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后,又建立了南极中山站。为有效解决两站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将研发两套WCB型60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任务,交给当时的泰兴船舶机械厂。临危受命并使企业重生的厂长倪治忠敏锐地看到这是个极好的机遇,立即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研发。经过反复优化设计方案,几个月后,该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中国南极考察站安装、调试和满负荷使用以后,被证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去污能力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知道这个信息后,悄悄地派人取走中国考察站生活区的排出水样,经化验,各项数据完全达到环保标准要求。很快,泰兴船舶机械厂生产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南极洲传播开来,并获得了许多订单。倪治忠由此领悟到,企业做环保产品大有可为。
为满足用户需求,南极逐年加大创新投入,对研发的要求是要么不立项,要立项就要保证成功,每年保证有两个产品投入市场。通过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国内外用户体验反馈,不断调整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细节。
在完成该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研发后,倪治忠带领研发小组,先后对产品进行了多次改进,每一次改进和更新,都是一次科技的创新、品质的提升。如今,产品已发展到第六代,装置材质更环保,设计工艺更成熟,去污能力更强劲。同时,增加了运行控制全自动以及报警系统等功能。
如第四代WCN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的处理工艺消除有机污染物质,变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消毒柜杀菌,使之达到国际排放标准,然后由排放泵排到船外;而第五代产品,则采用膜法处理方法,打破了全船污水处理设备技术的瓶颈,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其产品适用于所有的舰船,产品获得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和欧盟EC证书,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扶持项目和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随着国际、国内海事组织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国际海事组织IMO又提出了更高的MEPC227(64)标准,为打破国际同行的技术垄断,2015年,倪治忠组织研发了第六代产品——WCMBR(B+G)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产品设计符合国际公约最高标准脱氮除磷的要求,并适用于波罗的海地区客船使用,在国内第一家通过中国船级社的CCS型式认可。
1999年,倪治忠从上层信息获悉:进口船舶某动力设备“中间轴承”质量不过关,提出要国产化。倪治忠毫不犹豫,带病奔波于武汉相关单位,争取到这一项目,用最短的时间,拿出了“大中型舰船中间轴承”的研制方案,并通过了专题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经过8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完成了研发项目。2000年12月26日,舰艇大比压中间轴承一次性通过海军装备部的鉴定。
该产品在市场广泛使用后大获好评。海军装备部感谢信中说:“远望”系列船舶配套使用了贵厂生产的中间轴承自装舰以来,在执行卫星发射测量、军事训练及出访等各种活动中,航行几万海里,经受了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未发生任何故障。产品性能好、质量可靠,填补了国内空白。
敢为人先,创造奇迹
在南极公司压载水试验中心,“倪氏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三维动画十分抢眼,多角度全方位的智能化演示,把压载水管理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工艺原理立体清晰地呈现出来,使人们直观、翔实、动态地了解到产品的精致品质和世界领先地位。
海上空载船舶需要一定的吃水深度才能稳定行进,这时就需要把海水注入压载舱进行压载水,当船舶到达目的地装载货物时就需要排出。一般来说,同一海域对压载水的排放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船舶远洋航行,压载水中的微生物就变成了不速之客,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海域,它的海洋生物种类是不一样的。如果把一个国家的海洋生物种类带到另一个国家进行排放的话,这个国家的海洋生物物种又没有天敌,就会造成大量的繁殖,甚至会造成生态失衡和自然灾害。因此,压载水处理设备品质是关键。
2010年,倪治忠决定自主研发“倪氏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他在调研进口设备生产地的基础上,制定了南极创新的研发方案。他多次将自制的压载水系统置于恶劣环境和复杂水域进行试验,详细观察机械运转的物理变化,了解各个部件的承载性能,记录下每一个运行数据。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采取“膜分离+充氮驱氧”的物理处理技术,即海水经过压载泵,先打入一级滤器,去除比较大的微生物,然后处理出来的水进入膜分离单元,进行二次处理,这一次处理出来的水更为精细,再通过氮气单元打入氮气,形成气水混合,从而把水体中的氧气去除掉,形成一个相对去氧的状态,赶走其中的氧气,不给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空间,最后处理的水质排放船外,无有害物质,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完全符合国际环保公约要求。此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2015年推向市场,便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2016年,在国家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的 (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中,“倪氏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获得了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唯一的金奖。其产品研发时间比世界先进国家缩短了两年,工艺上突破了5项关键技术,获得了11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在南极没有攻不破的技术难关。南极的减振降噪浮筏装置,是倪治忠敢为人先的又一亮点。
该项目设计要求高、难度大,牵涉到的科学领域多、范围广,不少发达国家都没有研发成功,一直是船舶装备发展的难题。国内一些竞争单位望而止步,倪治忠却迎难而上,毅然接受了任务。他加大经费的投入,引进专业设计软件150多万元,测试设备120多万元,试验台架200多万元。他每天沉在研究所,带领研究人员反复研算论证,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终于攻克了这个尖端难题。研发的产品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在国内首次采用917钢为浮筏主体,填补了我国生产低磁钢浮筏的空白;采用双层隔振的方法,浮筏装置隔振效果达到了38.6dB的振级落差;应用了专业模态分析软件,对抗冲隔振浮筏装置进行实体建模。该产品也顺利通过了军方和设计院的专项验收。
倾注匠心,提升品质
创新是南极的文化和品牌基因。在倪治忠看来,提升品质最重要的是保持创新力量。南极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与海洋大学、上海交大、江苏科技大学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20多个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国际性和国家级、省级的科技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国际和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开放课题5项,申请成功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等近百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8项,形成核心技术10项,转化科技成果1项,还以不断进行的组织变革和质量活动释放人员活力,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
全面质量管理和考核机制,严格规范工艺流程和操作行为,让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利益与企业创新、产品品质联系在一起。实行精益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将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质量面前,车间主任和车间检验员负有同等责任。对放行不合格的产品,实行一票否决制,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标准,编制 《质量手册》 和《程序文件》,从1997年至今,每年顺利通过新时代认证中心军民品的质量体系审查。
为引导员工心无旁骛、专注岗位、潜心质量,倪治忠带头钻研业务,跟班作业,仔细观察每一部机器的运转状态,摸清不同装置之间的关联和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他随手抓起一张生产图纸,就能说出铸、锻、车、钳、铣、刨、磨的加工过程细节;关键工序,能给新员工现场解惑答疑,指导精准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他练就了“双手定乾坤”“双眼分经纬”“双耳辨风雨”的硬功夫。凭手感,他能判断容器产品的内部焊接和切割质量、油漆工艺的涂层厚薄及均匀程度。视觉上,他可以凭焊接操作时发出的弧光知道使用的什么焊条,从弧光的变化看到有没有气孔、有没有杂质;从机械加工刨花的形状、厚薄、多少,知道工件在工作台是否平衡,刀具使用是否正确,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声觉上,他能辨别不同质量产品碰击发出的声音,并从余音细微中判断出产品是否有伤痕,结构是否严密、用料是否合理。在车间巡视中,他听声音可以知道生产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发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无不赞叹地说,倪治忠董事长的手就是尺,眼睛就是标准,耳朵就是检测,他有第六感官,任何质量瑕疵都过不了他一关。“对每件产品就要像对待艺术、对待生命一样,只有凝神专注、全心全意,才能生产出优质精品。”倪治忠的匠心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南极的每个员工。公司每年组织开展“质量精品大比武”活动,常态化地形成车间与车间、班组与班组、岗位与岗位全员参与的比学赶帮热潮。通过比武,不仅从中发现挖掘业务能手,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南极产品迈上品质新台阶。
近年来,在倪治忠带领下,南极瞄准高起点高附加值领域,先后推出全新或升级换代的“两高”(高市场容量、高科技含量)和“两型”(节能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品,实现了由南极制造向南极智造的转型。企业正大力拓展市场,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做到20亿规模,积极朝着“打造全球舰船防污染设备领军者”这一愿景目标不断前行。
本文摘选自《泰州之光——品质成就标杆》